Tag: Wollongong

  • Sunday

    醒来后发现又是近40度的天气,好在醒来的时间就已经15点多了。小屋里只有一面窗子,睡觉尚可,醒来后就觉得比通风顺畅的厅堂闷热很多。拿着Kindle到外间读书。地球上正有人游行有人伤情。VoIP电话打不通,大概是服务商那边的问题。坐到太阳刚刚落山的时候出门,健身卡两周前就到期了,近来的项目是冲过海滩边的大浪区,往智利方向游15-20分钟,再原路游回去。头顶常有大块的火烧云。海鸟在主场视我如无物,停浮在旁边淡定地捉鱼。几丛小飞鱼贴着海面掠过,在心里盘算被这东西扎到要害,以及低头看黑黑海底,水母或鲨鱼出现的概率。海边有灯塔,另一个方向有工业码头和厂区。偶尔在浪谷的时候,海水中只能望见半截厂房和喷吐的烟囱,暮光中一幅海上有仙山虚无缥缈间的魔幻主义景象。上岸,回家,洗澡,被门口的舍友拉住饮酒磕草,那些在水中忽然浮出,本打算趁热写下来的感觉,不知还记得多少。 又看到几篇2010的总结帖,每个月配上一两张活动的照片,整个帖子就很华丽的样子。每次看到这样的帖子,我都忍不住也想弄一篇,至少照片会好很多。然而每次把挑片标准降到日记的档次后,事情就变得诡异起来。一方面我的拍片思路和日记体相差太远,怎么挑感觉都不如人家各种pose的自拍小清新看着华丽。另一方面,有几个月可以丰富到,我想故作淡定状只选一两张做代表,却怎么都舍不得;而每年我又都能有一两个月,是完完全全没按过快门的。 那些跳票的游记也是如此。我和某自走人形装备的差距在于,我不能用一个持续的态度来记录整个旅程。体验、观察、拉风、自虐、寂寞、人群中寂寞、纠结地安排行程、刻意地排斥记录。。。各种情绪不是涟漪,而是能让人完全切换状态的大波波。于是所谓游记,也就成了很久以后从混乱记忆中,挖出一段连续区间的行为。游记完整性根据区间长度随机决定。这个更叫做段子吧。

  • 南乡子

    卧龙岗是沿着海岸线细细的一条,离岸3km外就有一片山脉,隔开大块的内陆。这样的地形必然每日里气象变换,几晴几雨,然而每天的变换也有迹可寻。这几周的规律是每到11点左右,就能看到阴云从山那边飘上来,遮住上午的烈日,有时云不够遮住,却也能清风习习。这边的树都不大,没有类似梧桐的大片树荫,此时公司外的某片小树荫下往往是没有车的,我把车挪到这里,窗子开道缝通风,这样我午饭时间就可以到车上舒服地睡上一觉。清风拂山岗明月照大江。 所以,吾后,规律,或者说任何导数层面上的东西,都是需要数据积累才能够得出的。这和做游客时的体验并不一样。酷吧?要是再高一层我可以总结出一年中哪些时间中午晒或中午阴,但这个时候你就会想这种日子也太tmd恐怖了,就习惯性地考虑要不要离开。所以提升维度的代价就是以时间做成本。但也有时候对于低维的体验厌倦了,就想付出一些成本来求导。但你不确定这样做所换来的会否值得,暨考虑时间成本能否带来更高维度上愉悦收益。于是不光在选择做什么之间抉择,也在选择做什么维度间抉择,之间有恐怖的微妙平衡,恐怖得让人觉得丫太纠结了把这些踢开算了。我掰这些显然不是为了得出类似长短期不重要在何处不重要有观看的心情最重要这种读者体,只是说明复杂度的存在,从帕洛马尔到伊西多拉的路上我们娓娓这些作为消遣。又譬如要了解我就要花大把时间来泡我,但存在算法将其成本从指数级降到O(n)。以及。。。不知道了。地球人挥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