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th: April 2017
-
《斯通纳》
对于一本叫做 Stoner 的书,我看完不得不写点啥。。。 真的很久没看认真的书了。担心在书里沉浸太多,会妨碍我和正常世界交流;另一方面,外界的烦扰也影响我投入到书里面。总之是互为因果的矛盾。但这显然不是书的错误。至于为什么二者会矛盾成这样,我和外界都有责任。 对主人公来说,书和外面也是两个矛盾的世界。或者说作者迅速地把书和外界对立起来了,以至于整本书都像是知识分子在秀清高。主人公读书突然入灵的那一幕,写的很有感觉。而后作者安排主人公迅速地,义无反顾地,在那个世界站稳了脚跟(包括但不限于学术圈的教职)。而我还在二者之间各种迟疑徘徊。——其实我到现在也并不能算是那个世界的人,只是感觉到那个世界的存在,在想象中表示憧憬,并以此为理由和身边的世界保持距离。 但如何向另一个世界的人解释这些。 全书最恐怖的一幕发生在小女儿身上。父亲把女儿吸引到他的世界,而母亲则开始刻意地在女儿身上刷存在感。我想象过类似的场景,不寒而栗。 这种事情,真的是真心沟通就能解决的么? A. 我的想法。/ 沿着貌似自洽的逻辑推演出的一套个人理念。B. 把想到的进行自我剖析和反思。譬如哪些只是因为想的时候爽,其实是和个人准则冲突的?譬如那些对某个世界的憧憬,有多少是因为这样可以产生优越感?C. 我表达出来的东西,能否让听众理解?D. 我表达的东西,是否让会让他们在理解之前,就让他们因为被戳到从而拒绝沟通?E. CD两部分是否仅仅是因为我的沟通能力不足才没有做好? 我知道这本书描述的,是主人公如此高尚的心灵是有多么的孤独。但我更关心能不能解决这种孤独。书里也仅仅对两个世界进行描述,也没有给出解决方案。故事里在两个世界之间连通着的爱,也都是真切的啊。 那些爱都是真切的啊。
-
马拉松 – 5
2017-4-9,横店马拉松,42.195km,顶着雨跑完全程,官方的成绩是3h29m28s,比自己2012年的个人最好成绩,快了一个小时。还是值得炫耀一下的吧。 前半程雨下的很大。很快路面就出现积水,鞋子湿透了感觉很磨脚。几次想打退堂鼓。尤其是20km补给站,就在住的酒店旁边,心里好想跑个半程就回酒店冲热水澡。后来看速度一直还不错,也就坚持着跑完了。 途径的秦王宫景区,坐落在一个小山头上,似乎建造的时候,就完全没有做排水系统。上山的路,积水沿着路面哗哗地流,像在淌小溪,秦王宫里更是将近10cm的积水。据说后来山下的井盖都被积水顶开了,几个警察在上面镇着。 组委会提前发了薄膜雨衣,本来是打算起跑前穿上保暖,跑步时就脱掉的,但后来下雨就一直穿着。到35km处基本不下雨了,打算脱掉,脱下来的一瞬间感觉暴冷,又套了回去,直到40km才扔掉。 30km,——本来就是体力最差,最需要坚持鼓劲的地方,出现了一个巨大的爬坡,——那个已经不能叫做“坡”了,完全就是一个垭口,2km内爬升超过200m,坚持翻过去,人也废掉了。爬坡前的配速大约4:45,爬完坡再也没进入5:15。 路边显示里程的标牌,和GPS手表相比,误差很大。从10km处,里程牌就比实际少了500m。每到整公里处,周围几个人的各种手机手表同时哔哔作响,因此确定应该是自己的设备比路标准确的。后半程里程牌的误差最多达到1200m,以至于我开始焦虑:要是到终点实际距离只有41km,那就太坑了。好在最后几公里的路牌渐渐把误差补了回来。撞线处手表的显示是41.8km,考虑到沿途弯道会抄内弯,这个距离还能接受。 到终点时,手上的电子设备显示里程不足,其实有点尴尬的。很多APP在记录到42.195km后,都会记录你跑完了一次全马、给个徽章、刷新个人最好成绩之类。所以还差400m就关掉设备,感觉满坑的。于是为了这种浮云,跑过终点后,一边吃着补给,一边在营地里继续晃,直到里程够了才关掉…… 补给站服务还是不错的。隔天收到组委会的成绩短信。 看自己之前的跑马 blog,记录身体每一段的不同感受,真心地觉得:有那么的感受,还是主要还是因为当年太弱啊……这样的东西,除了让自己回味,对别人也没什么借鉴作用了吧 但成就感确实不如以前了。对于那些圈子外的朋友,『某某跑了马拉松』就已经是很值得惊叹的事情了,成绩从5.5h到4.5h到3.5h,其中的艰难,对他们来说,反而没有太多认知。
-
人猿星球
《人猿星球》,★★★☆☆ 作为原著,主线结构和电影系列的第一部大同小异,薄薄的一本小书,没什么硬科幻以及内心深度挖掘,很云淡风轻的写法。 书里的一些情节存在着隐喻。如高科技让人类有了惰性,当用来奴役的猩猩有了更高智力,在主仆关系中渐渐处于主导地位时,人类的想法是「就这么被它们养着活下去也无所谓」。。。——但似乎作者自己也不清楚要隐喻什么,人性?政治?于是就这么轻飘飘地写出来,似有深意,自行体会。 / 电影则完全没往这方面扯,一切都是基因技术惹的祸。 另外一些情节确实让我有所联想。书末主人公逃离了人猿星球,回到地球已是万年以后,地球上按照类似的进化轨迹,也变成了猩猩主导的世界,于是只好又逃离地球,在宇宙流浪。——这和我最近想写的东西差不多:出国后总觉得外面的人,或许是物质丰富缺乏压力的缘故,一些需要去思考去形成的东西,生活态度、价值观、社会责任感……都很少去想,甚至因为和当下的生活冲突,而刻意避而远之。于是常常怀念那些一起思考着坚持着的日子,乃至当成自己的希望。后来几次回国,很明显地感受到,那些东西也渐渐消失了。不知还能去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