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工具

为了写长篇论文,整理各种散碎的构思和素材,尝试了一圈现有的写作工具。把体验的过程记一下。

先说结论。符合刚需,可供选择的,只有下面这几个。目前的考虑次序是:

  • 思源笔记、Lattics、Scrivener(付费)、Manuskript、Joplin、CherryTree

参考过,因为不满足刚需被淘汰的:

  • Effie、Flomo、Heptabase、Logseq、Notion、Obsidian、Onenote、QuollWriter、Ulysses、Writeathon、Zettlr、印象笔记

有一些我知道但没有去试的,譬如 IA Writer。以及这些年似乎有很多,给网文作者开发的写作工具,就不去一个个试了。毕竟我只是要找个自己能用的,而不是做这方面的全面评测。

不在意的要素:

首先,我寻找的这个工具,是为了一个特定的写作项目,而不是日常泛泛的信息管理。所以,一些对于后者而言,很重要的功能,我是不需要考虑的。

  • 运行速度。我知道一些工具,在文档增加到上万条后,会变得很卡。但我这里最多几百个文档,就不必考虑这个问题。
  • 是否便于导出 / 迁移到其它工具。一些工具的迁移性很差,乃至管理很多信息后,让人有被这个软件绑架了的感觉。但对我而言,只是需要把几篇最终成品,手动转移到其它工具去排版。

一些对我而言的刚性需求:

  • 支持 Windows。一些传说中很优秀,但只能苹果用的,我就不去看了。淘汰:
    • Ulysses
  • 内容对运营商不可见,尤其是大陆背景的运营商。淘汰:
    • Notion、印象笔记、etc.
  • 可离线使用。有一些工具,我不确定能不能离线,但安装桌面客户端后,需要先注册个账号才能用。而且这么搞得大多是国内开发。结合上面那条,我就不继续试了。淘汰:
    • Effie、Flomo、Writeathon
  • 支持三层以上的目录结构。淘汰:
    • Onenote,这个只是随口提一下, onenote 的块编辑太迷了,我试过几次,从来没习惯
    • Logseq
    • QuollWriter
  • 可拖拽排序。这一条淘汰了很多,其实非常优秀的工具。其中一些,甚至是我日常其它方面的主力工具。但对于构思长篇文章而言,可以随时拖拽排序,而不是改变文件名手动排序,对我很重要。淘汰:
    • Obsidian,很可惜,Obsidian 在其它方面几乎完美。有可以手动拖拽的插件,但只能改变第一层目录的顺序
    • Zettlr,这个我也很喜欢,而且它整合 zotero 的功能似乎很好用。我回头会试着用它来整理成稿
  • 费用。能免费用当然最好;可以花钱,但作为一个我会长期使用却又不是每天使用的工具,我更希望是一次性买断(譬如 Scrivener),而不能接受付费订阅模式。淘汰:
    • Heptabase

一些不是刚需,但会是我选择的重要因素:

  • 界面舒适程度。一些老牌的英文软件,打开后默认的界面,还是满不适应的……而且英文字体也很小。虽然很多是可以定制的,但我没时间慢慢去调。
  • 可视化的 markdown
  • 内部文章链接,是否双链倒无所谓
  • 分屏,同时编辑两篇文章

其它可有可无的加分项:

  • 可以把不同的项目存在独立的文件夹里,每次只打开一个项目,便于在不同项目之间切换。
    • Lattics 好像是不可以的?所有的项目都放在一个边栏界面里。这样偶尔用一次无所谓,但不能作为长期进行多个项目的工具。
    • Joplin 在这一点上减分比较大,但反而是因为,这本来就是我的日常主力笔记工具,和项目混在一起,就太乱了。
  • 可以调用其它外部编辑器
  • 支持 zotero,具体我还没细看
  • 卡片模式,我还没体验到,单独用一个文件夹来保存零碎想法,和卡片比,有什么区别?
  • 多设备同步,这大概是思源和 Lattics 的付费功能?
  • 直接在文件管理器里,访问项目的文本和媒体文件
  • 学习复杂度
  • 卡片模式
  • 开源
  • 费用

六种工具的横向比较。空白的是我还没仔细看的。

ScrivenerLattics思源ManuskriptCherryTreeJoplin
界面★★★★★★★★★★★★★
markdownxxx
内部链接x
分屏xx
切换项目xx
外部编辑器xxxxx
zoteroxxx
卡片x
多设备xxx
管理媒体文件
学习复杂度★★★★★★★★★★★★★★★
开源xxx
国产xxxx
费用买断免费+订阅免费+订阅免费免费免费

藏文学习笔记:2 – 微软藏文输入法

如何在电脑上输入藏文呢?——其实这篇写的迟了。刚刚翻到几年前整理的笔记,顺手发上来。如今输入藏文最简便的方法,是在手机或平板电脑上,用可视化键盘。安卓和苹果系统中,多语言的输入支持,已经做的很好了。我用的 Google Gboard 中的藏文输入法,有两种键盘布局,还支持手写识别。

但终归要把键盘上的输入法布局介绍一下。网上只有键盘布局对应的藏文字母,却没有找到按照藏文字母表顺序对应的键位。我整理了一份,感觉这样更好用。


以前 Windows 没有内置的藏文输入法,需要专门安装。当时有很多个版本的输入法,键盘的布局都不相同:喜马拉雅、宗卡、莫兰、桑布扎、威利、班智达……其中喜马拉雅输入法,采用的是 2006 年制定的【中国国家标准藏文键盘布局】,渐渐地成为流传最广的藏文键盘布局之一。而如今 Windows 10 内置可以添加的藏文键盘,也只剩下喜马拉雅(Tibetan – PRC)和宗卡两种。这个过程中,多少有些文化霸权的痕迹。而我日常用的也是这一种。

在 yalasoo 网站上,对这个“标准”输入法的布局,有详细的介绍(中文英文藏文)。输入法包含 5 个虚拟键盘,日常使用只需要记住主键盘,以及用 m 键,在同一个字符内添加【上加字】和【下加字】。

这里是按照藏文字母表顺序,整理的每个字母对应的键盘按键:

在没有上加字的时候,输入顺序为:

主字 ( + m + 下加字 )( + m + 元音)

存在上加字时,输入顺序为:

上加字 + m + 主字 ( + m + 下加字 )( + m + 元音)

举例:

པོ = b o
གྱི = k my i
རྒྱུ = r mk my u
སྨོ = s mh o
གྲྭ = k mr mu

同时附上 yalasoo 网站上的标准键盘布局:

main keyboard
m keyboard
Shift keyboard
Alt+Ctrl+Shift keyboard
M keyboard

笔记软件 Joplin

Joplin 当作笔记软件很久了,个么正式安利一下。

我用笔记软件基本是为了个人写作、记录想法、以及同步查看一些文本资料。对于富文本编辑、Web Clip、以及团队协作,完全没需求。最初用的是 Evernote,但自从印象笔记分裂那会儿,就基本放弃了。Onenote 这种连 Ctrl a 都不能用的笔记更是看了一眼就放弃。后来用了很长时间的 Simplenote,——这个确实不错,即使现在我也会向人推荐。只是如今对于把数据交给服务商而自己无法控制备份,越来越难以容忍,而且 Joplin 的一些特性确实感觉更舒服一些。

Joplin 的优点:

  • 不依赖于单一的服务器。笔记存储方式包括本机存储(不同步、或者手动用网盘同步),和多种网盘同步:Dropbox、Onedrive、Nextcloud、WebDAV(如墙内的坚果云)。而且同步时是从笔记软件直接访问网盘,不需要专门在电脑上安装网盘的客户端。
  • 各个平台的客户端种类完备:Win、Mac、Linux、Android、iphone……
  • 支持笔记文本加密,防止通过直接访问网盘或本地文件夹看到笔记内容。
  • 支持 markdown,软件界面还算友好,关键是可以调用其它外置编辑器来写作。也有 Web Clip 插件以及支持贴图,但我没用过这方面功能。
  • 支持多个笔记本,笔记本之间支持多层树结构。方便管理,支持 tag。
  • 开源。

缺点:

  • 缺少一个单纯通过 web 浏览器访问笔记的方式。如果没有任何电脑或手机客户端的话,很难通过直接访问网盘,来查看笔记。网盘上的笔记文件通常是加密的,即使不加密,每条笔记的文件名也是编码过的,并不能直观地从文件夹里找到文件。我问过开发组,能不能改成用可识别文本,直观显示文件名,被回复无法做到;虽然我觉得技术上应该是可行的。因为这个缘故,我到现在还同时在用着 Simplenote,以便偶尔在公用电脑上处理一些笔记。
    • Update:经推友推荐,发现已经有人做了通过浏览器访问 Joplin 笔记的服务器程序,基于 Python 开发,也已经有 Docker 的部署版本。但对一般用户而言,自建这种 web 服务器的门槛还是太高了。

藏文学习笔记:1 – 简介、字母发音

首先,藏文是一种拼音语言。看着写下来的藏文,不知道含义,是能够准确读出发音的(虽然不同方言区,读出来的发音并不一样)。所以很多藏传佛教爱好者学习藏文,目的只是为了可以跟着大家一起读经,并不需要进一步学习词义和语法……

ཁྱེད་རང་གཟུགས་པོ་བདེ་པོ་ཡིན་པས།

你身体好吗?( How are you?)

ཁྱེད་རང(你)་གཟུགས་པོ(身体)་བདེ་པོ(健康)་ཡིན(是)་པས(疑问词)། (结束符号)

「 ་ 」为音节的分割符,「 ། 」 为句子的结束符号。没有标点,用额外的音节来表示疑问语气。 藏文句子是「主语 + 宾语 + 谓语」的结构,和日文相同。

藏文有 30 个字母,每个单词由一个或多个音节组成。每个音节有一个主字母,其它字母放在主字母的上下左右,用来改变发音。默认元音是 「a」,有 4 种符号用来改变元音。

藏文有三大方言区:卫藏、安多、康区。还有其它小方言区如锡金、不丹、拉达克……彼此之间类似北京话广东话客家话的关系,写下来都能看懂,读出来互相很难听懂。我们学的所谓 「标准藏语」,和卫藏话有细微出入,类似普通话和北京话的区别。国内师资有限,各方言区还是各教各的音,暂时没有统一成标准藏语的趋势。主要宗教领袖和海外流亡政府基本都是说卫藏音,其它方言区流亡出去就只好艰难地适应。

需要提一下不丹国这个奇葩,本来也算是藏文方言区,彼此能看不能听的关系。后来把官方语言改成了宗喀语(Dzongkha),用的还是藏文字符,却变成了类似粤语「佢哋嗰度」的东西,互相看也看不懂了……


标准藏文是有声调的。基本字母分高、低两个声调,通过后加字、以及音节的搭配,变化出其它声调。藏文音调的发音方式和汉语普通话的四个声调不完全相同,然而用普通话的音调去模拟,基本问题不大。

看教材自学发音的话,绝大多数藏文教材,包括中国学者做的藏文教材,都是用威利转写(Wylie)或者国际音标(IPA)标注发音。这两套注音系统,和我们学英语时用的音标(DJ Phonetic System,并不是「国际音标」)、以及汉语拼音,完全是不同的东西。除非是专业的语音学家,否则看书自学藏文发音基本是不可能的事情。

藏文WylieIPA汉语拼音
ka[ká]ɡà
ga[ɡà~kʰà]
ja[dʑà~tɕʰà]qiá

绝大多数藏文词典里,也是用的 Wylie 注音,花些功夫去熟悉 Wylie 发音规则,确实能够用来从词典里读出藏文单词的发音。但我觉得与其费那个功夫,还不如尽快做到根据藏文字符直接读出发音。也就是努力一两个月的时间。

网上关于藏文的发音示范,非常非常混乱。首先,欧美人自身是没有音调的,他们学出来的藏文发音,多半是类似老外说中文的效果……网上的那些示范视频、Anki上分享的单词卡,绝大多数都是错误的。藏人自己录的发音,也常常不一致,很难说有没有收到各自方言区的影响。总之当初自学时,找材料找的极为痛苦。后来专门访问了几个在达兰萨拉教过藏文的流亡老师,把发音逐个核对了一遍,确定没错才敢继续学下去……

推荐 Youtube 上,台湾法光佛教文化研究所的叶惠兰老师录制的发音视频,我觉得发音是比较准确的。叶老师课讲的有点啰嗦,不过也不是坏事 ^^

先列出 30 个藏文字母的汉语拼音发音。注意 nga 和 na 的区别,前者接近 heng 末尾的鼻音。

文摘:苏珊•桑塔格访谈录

20141112苏珊•桑塔格访谈录》★★★☆☆(英文版:Susan Sontag: The Complete Rolling Stone Interview,有Kindle版)。1979年 Jonathan Cott 给 Susan Sontag 做的访谈。当年在《滚石》刊了三分之一,今年新出版了全文。
P21. 这个文化中的人们决定赋予疾病各种各样的精神价值。这是因为除此之外,他们没有办法从自身提炼出任何东西。
P37. 这个小女孩拥有令人惊叹的艺术天赋,而她患有孤独症……医生们意识到如果治好她的病,可能就会毁灭她的天赋。……ND提出了一种观点,就是让她疯狂下去,让她画下去。……做一个伟大的艺术家很重要吗?
正如里尔克说的:加入我的魔鬼离开了,恐怕我的天使也会离我远去。
P67. 摄影……说某件东西具有侵略性本身并不是一件坏事。……你已卷入了各种层次上的侵略。……给他拍照——代表了这种侵略的典型的、现代形式的升级版。
P76. 因为我们对碎片的形式非常敏感。……静态摄影的本质在于它反映了一个碎片的精神状态。
P88. 真理给人非常讽刺的感觉。这可能是我的局限,但是除了否定谬误之外,我不能理解还有别的真理。……真理是拒绝谬误的产物。
P104. 25年前 James Morris 写过关于威尼斯……现在 Jan Morris(变性人) 的文章,非常明显地出自一个女人的手笔,我不相信视角的变化是变性造成的。这是一种文化的转变,一个人通过变性认同了这种转变。你说 JM 写文章像个女人是什么意思?因为她一直在写她的孩子……你会想:好吧,这只是个开头。但她的整篇文章都在写:哦,我儿子这样,我女儿那样……
P116. 我倾向于压抑形象化的描述。
P125. 我意识到在浪漫主义时期之前疾病是多么没有浪漫色彩。在这些早期作品中,疾病没有被当做一种精神状态或者末日天启,它们讨论的都是疾病应该如何被控制、管理和理智地对待。……在许多其他思想中,也能发现同样的发展脉络。比如说,我们过去关于性的观点更加讲求实际……
P142. 早餐问题,你和某人共度一夜,你们一起早餐,而你意识到这个人对你只有性方面的吸引力,你们没有共同点。
P143. 我认为在文化上,女人在男人的性生活中扮演了一种约束力量。异性恋男性不可能像同性恋男性那样滥交,因为他需要应对的是女人,女人要求的不只是两分半钟的激情。(她们还想共进早餐!
P144. 我不认为性是一种隐喻,但这项活动被赋予了各种各样本来不属于它的价值……当你从事一次性行为,同时意味着许多其他形式的肯定和破坏。
P150. 海明威或杜鲁门·卡波这样的作家如果不成为公众人物,他们的作品还能更上一层楼。普鲁斯特说,要小心社会,不要让它成为你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不是说一个人必须待在有软木贴面的隔音房间里,但我认为他必须有极强的纪律性,在某种深层次的意义上,作家的假期应该是避世的。
P152. 《自画像,作家眼中的自己》 Self-portrait: Book people picture themselves 1976
P154. 是的,我可以出借自己。如果某家真是事情刚好适用于我正在描写的人物,我会利用他……但我不认为这是在表现我自己。我需要把自己跟其他东西一起当做素材来运用……而我真的感觉置身其中。
P156. 想象令人着迷之处就在于,这些东西的确存在……我写的很多东西不仅没有亲身经历过,也根本不想亲身经历。
P159. 劳拉赖丁《小说进阶》 Progress of Stories by Laura (Riding) Jackson
P166. 通常任务作家的工作要么是自我表现,要么是说服或改变别人……我写作的一部分目的是为了改变我自己,一旦我写过什么东西,就不再需要思考它了。……已经把它们作为我相信的东西传播出去了。
P170. 最高级的中立不是“我不想选边站”的态度,而是同情。这意味着你真的看到了更多东西,而不是简单地将人们划分为不同阵营。
P183. 我认为我们必须破除蛊惑忍心的错误阐释……作家的任务是关注世界,与各种谎言和错误观念做斗争也是作家的任务,永远不会完结的任务。
P184. 对我来说,最可怕的莫过于对我已经说过和写过的东西感到认同——那是让我最不安的,因为那就意味着我停止思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