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ome
  • Blog
  • Anthropology
  • Fediverse
  • Twitter
  • RSS
  • Links
  • About
  • Message
  • 小秘笔记 – with Prtrick Zachmann (1)

    2008-09-12
  • 涉黄网络视频节目名单

    2008-03-03
  • 自制明信片

    2007-04-04
  • 关于明信片的送达时间

    2007-01-12
  • motor trekking tips

    2006-10-04
  • Luxe Rocket初体验

    2006-08-10
  • 胶片长度

    2005-12-03
←Previous Page
1 … 29 30 31

meanwhile at social network…

  • (no title)
    看了那篇社交网络上 AI 影响人类互动率的报道。https://www.solidot.org/story?sid=82304去算了一下自己在 fedi 上的 “互动率”。也没啥能总结出来的,就是看着玩。似乎人家商务圈说的互动率,分母是 “帖子被多少人看到”,这一点在 fedi 无从统计。所以只是简单计算了我自己的非回复类嘟文的每月数量,和针对这些嘟文的转发、点赞、直接回复。注册月数:55个人非回复嘟文:4452被转发次数:29301被点赞次数:37536针对这些嘟文的回复:3486其中 foers 的回复:2540作为个人自建实例,前期会经历一个漫长的 “养号” 的过程。每个实例里要有人开始 fo 我,我的嘟文才会被这个实例内其他人看见。所以和 twitter 那种中心化平台的增长趋势,应该并不一样。另外 2024 年之后,点赞数量才明显超过转发,不知道怎么回事?
  • (no title)
    我渐渐理解,布尔迪厄用一堆拉丁语单词(habitus illusio schola…)来表示学术概念的那种矫情了。当我在聊天时谈到一些词,譬如「平权」、「顺直男」时,我完全清楚听众会联想到什么样的恶心东西,我也会想到那些。但我已经绕不开那些恶心的意象了。我在聊天时要表达的,就是 aka 这些词最初字面上的解释。这些词汇、概念、身份,本身都没有问题,是大量土鳖把这些词污染了。即使我不提这些词,听众也会从我表达的内容联想到这些词,因为我们根本找不到其它词来替代原本那些未受污染的观念。于是,无论我是否把最终的词说出口,都需要小心翼翼地,主动或隐约地,向听众专门解释,我想说的(我自认为)不是那些如今已经让人觉得恶心了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