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就像 twitter 的文章被称为「tweet」,mastodon 的文章被称为「嘟文 toot」。
- 虽然这篇在说 fediverse / mastodon,但目前的 twitter、sina……各种社交网络混乱的隐私设置,其实是一样的。
作为自建实例用户,每次我好奇点开一个,我还没有 follow 的用户时:
- 在我的界面里,看不到他的历史嘟文;
- 偶尔能看到几条,以前被我 fo 的人转发过的他的嘟文,才会被存储在我的服务器上;
- 他可能锁嘟;
- 他的个人页面(以及整个他的实例)可能只显示 10 条;
- 他的个人页面(以及整个他的实例)可能根本不许访问;
- 少数情况下,我已经被对方 block 了,但只有当我想 fo 他时,我才会从灰色的 follow 按钮上注意到这一点……
我不知道,有什么便利的流程,来判断对方属于上述哪一种/几种情况;也不知道,面对每一种情况,我
- 是否被允许
- 如何去
了解一个人。我也不知道,采取了上述每一种措施的人,是否清楚,他在
- 和他相同的实例
- 和他不同的大实例
- 彼此 follow,有着模糊边界的共同好友圈
- 其它小实例
的人的眼里,有着怎样的可访问性。他希望打造一个什么样的社交网络架构,以及他的这些选择,最终是否能够如他所愿。
这不是在指责具体的人。我知道,有很多人,对这套复杂的体系,比我更熟悉,更习惯去应对。也知道,如果我往这个方向努力,也会应对的更自如一些(但不知道会进步到什么程度)。但现实中的结局是,fediverse,就像没什么人来看的 blog 一样,渐渐被我当作一个,纯表述的平台。别人如何看到我,如何来交互,对我而言,变成了一个不清楚机制、雾里看花的过程。对这方面的期待,也就渐渐减弱了。
于是,虽然我也会去 follow 别人,去 re 去聊天去点赞。但这些行为对我都是不成体系的。很多人我不知道要不要去 follow,聊天时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要用一个点赞,或者什么都不用,就可以突兀地结束话题。更不用说,在预设别人掌握了这套体系,以及预设别人预设我掌握了这套体系,的基础上,通过彼此的操作方式而不是内容,来判定对方的态度。——扯远了,这些已经和 fediverse 机制关系不大了,我在实体社交中也不会去折腾这些(而且我对实体社交的潜规则也是雾里看花,不去弄明白)。这篇只是例行吐槽网站隐私机制而已。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