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被人跑来问,是怎么做到写博客坚持这么久的,而且可以持续输出?
(荣幸地,拿起话筒:)啊,我不觉得我这个样子,叫做「持续输出」啦。早就连每月一更都不能保证了,而且那些技术相关的帖子,在我心里都不能算是「更新博客」的,用这些凑数也为我自己所不齿……
但我看到这个问题时,首先想到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大概是因为,这个站就一直在这儿吧~ 我的技术能力,不需要花什么额外的精力,就能让这个 blog 一直存活下去。于是,想写东西的时候,这里始终有个地方,可以让我写。
——也有很多时期,是完全写不下去的,长时期没法去面对、去反刍自己的生活;然而也没必要因此而关站,就让 blog 存活在那里,终归是个表述的出口。大概是因为,我也是希望,自己能够从那些「无法整理自己」的状态中,渐渐走出来,回复到可以写东西的状态吧。所以站点的持续存在,满重要的,因为确实能感觉到,想写点什么的时候,如果没有这么个站,又或者需要自己重新架一个,可能也就不写了……
这种「随时可以在站点写东西」的状态,也影响着对 blog 平台的选择(怎么又拐到技术贴去了?好吧,之前也一直想吐槽这方面,就顺带提一下)。这些年一直有 〖wordpress vs 各种静态博客〗哪个更好的争论。双方确实各有利弊。总体来说,静态博客最大的优点就是……省钱,可以薅 github、vercel 之类托管网站的羊毛。但另一方面,静态博客每次发布、或者修改一篇文章的过程,其实满折腾的。通常情况下,它需要
- 一台固定的电脑,安装静态博客编译程序,并且从这台电脑发布到 github 的专门权限。而不是随便打开一台电脑或手机,从浏览器就能编辑发文;
- 每次发文时的一系列专门操作。
我不乏看到有人,好久没有更新,突然想写一篇文章时,忘了怎么操作,翻出攻略来重温一遍;甚至忘了连接 github 的 ssh-key……可能别人觉得这样的折腾无所谓,或者自我管理优秀的话,不会出现这种情况。但我个人觉得,这是会在主观上,影响发文章的状态的。所以,随便在任何地方任何电脑上都能直观地发文,感觉还是蛮重要的。
好像也是可以通过一系列操作,实现用浏览器某个网站上编辑文章,然后自动编译发布到托管网站的。我没有仔细去关注。但是,如果把 blog 的生命周期,放到 5~10 年这个尺度上,那么这些网站之间的复杂依赖关系,很大程度上是不靠谱的。譬如我已经看到好几个静态 blog 的外挂评论系统,不知为什么不工作了……总之,相比之下,我可能更宁愿去使用那些免费带广告的 blog 平台。
我对写 blog 的新人的推荐,一直是——
- 如果有技术能力、也有服务器的话,自建 wordpress;
- 或者找人蹭一个。如果我们比较熟,你可以去买个域名,把 blog 挂在我的服务器上。这并不是很大的负担。(ps,个人 wordpress 小站,是可以不必安装开销很大的 mysql 数据库的);
- 如果上面两条都不行,那么,我优先推荐去注册现成的 wordpress.com 或者 blogspot.com,目前看起来,长期靠谱的只有这两家了。虽然免费版界面不好看、还有广告,但长期写着应该没问题的;
- 当然,我不会给乐于尝试静态博客的人泼冷水。但我会根据你的技术能力和气质,暗戳戳地担心:
- 你能坚持写多久;
- 你写出来的,会不会很多都是关于你怎么建站的经历和心得……
转一张图,对于熟悉这十几年来 blog 平台变迁的人,应该会很搞笑:用不同工具写 blog 的人,(写 blog 文章)vs(写关于怎么配置 blog 的文章)的对比。右下角那些术语,都是在各个年代,需要各种不同程度的折腾的,静态 blog 方案:gatsby、org mode、jekyll、hugo、git workflow……
ps,两个月前,用这段代码方案,把我在 twitter 的所有 po 文,都导入到了自建的 mastodon 里。Twitter 那边,应该会随着 Elon Musk 的各种不靠谱折腾,渐渐放弃掉了吧。而每条推文的字数限制,从 twitter 的 140 字,变成 mastodon 的 500 字后,很多几百字的感受,要不要专门写到 blog 这边来,就比从前,更让人犹豫。具体怎么处理,我还没想好。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