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宾谓

之前聊到,日文、藏文的语序结构,和我们习惯的中文、英文不同,是谓语动词放在句子最后的「主语-宾语-谓语」的形式。

  • 中文、英文,是「主-谓-宾」。譬如:我-是-学生。我-想-你。
  • 日文、藏文,是「主-宾-谓」。类似于:我-学生-是。我-你-想。

:(吐槽)所以人们常说的,日本人懂礼貌,会听人把话说完。其实是因为这样的结构,需要认真听到最后一个词,才知道整个句子要说「是」或「不是」啊。

:对于需要使用不同敬语的日本人,也方便他们先把宾语对象列出来,再根据其身份,决定用什么样的敬语去修饰动词。


另一个 blog 有时候写得少的原因,大概是在「文章是在写给谁?」这方面,无意识地发生了混乱。

除去一部分

  • 技术贴
  • 分享有趣的经历或见闻
  • 对自己状态的描述、分析、展示

的篇目;其它很多文章,应该是(有意识或无意识地)有一个,潜在的写作对象的。他可能是

  • 现实中特定的人,可能是情感相关,也可能只是隔空喊话。当然,对方未必会来看;
  • 一个虚幻的,用来倾诉的对象;
  • 想要吐槽的某些现象,所代表的人群;
  • 预计会来看这个 blog 的读者们,不是特定的人,但有某种同温层特质;
  • 也可能,这个对象还是我自己。

于是,经常写到一半,突然意识到这个对象的存在,然后陷入「我这样写,有什么意义吗」的沮丧,也就不写了。

又或者,吐槽吐到一半,突然意识到,我所吐槽的特质,其实和来看 blog 的人,并不相关。于是反而担心,会不会让读者们对号入座产生误解,或者觉得我这个对空掰扯道理的样子很爹味儿之类的。

——就像在「主-宾-谓」的句子里,谓语写一半了,才意识到,那个预设的宾语的存在。

Comments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Enter Captcha He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