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y: yy
-
南乡子
卧龙岗是沿着海岸线细细的一条,离岸3km外就有一片山脉,隔开大块的内陆。这样的地形必然每日里气象变换,几晴几雨,然而每天的变换也有迹可寻。这几周的规律是每到11点左右,就能看到阴云从山那边飘上来,遮住上午的烈日,有时云不够遮住,却也能清风习习。这边的树都不大,没有类似梧桐的大片树荫,此时公司外的某片小树荫下往往是没有车的,我把车挪到这里,窗子开道缝通风,这样我午饭时间就可以到车上舒服地睡上一觉。清风拂山岗明月照大江。 所以,吾后,规律,或者说任何导数层面上的东西,都是需要数据积累才能够得出的。这和做游客时的体验并不一样。酷吧?要是再高一层我可以总结出一年中哪些时间中午晒或中午阴,但这个时候你就会想这种日子也太tmd恐怖了,就习惯性地考虑要不要离开。所以提升维度的代价就是以时间做成本。但也有时候对于低维的体验厌倦了,就想付出一些成本来求导。但你不确定这样做所换来的会否值得,暨考虑时间成本能否带来更高维度上愉悦收益。于是不光在选择做什么之间抉择,也在选择做什么维度间抉择,之间有恐怖的微妙平衡,恐怖得让人觉得丫太纠结了把这些踢开算了。我掰这些显然不是为了得出类似长短期不重要在何处不重要有观看的心情最重要这种读者体,只是说明复杂度的存在,从帕洛马尔到伊西多拉的路上我们娓娓这些作为消遣。又譬如要了解我就要花大把时间来泡我,但存在算法将其成本从指数级降到O(n)。以及。。。不知道了。地球人挥手。
-
小重山
其实为了妹子而跟到世界任何角落,本来是我一直yy的情节之一,尤其是战略层面上这方面能力终于渐渐齐备的时候。而到了操作阶段却发现还有好多技术性问题,譬如妹子哪里找,譬如跟过去之后做什么,譬如跟过去还要面对成或不成的概率以及相应的改变自己的机会成本,以及随之派生出的妹子会不会觉得这种跟过来代表着某种压力于是之前就先把我拒了。。。 ——————– 观十四爷华丽丽的炫耀帖(1,2),过去朝拜~ 14:美国弄身份太麻烦 14:所以我准备回头女儿18岁了再申请亲属绿卡,哈哈 50:令媛是米国公民的? 14:诺的啊 14:我也算亲过美国妞了 50:。。。
-
饭祷爱
饭祷爱 Eat Pray Love,★★☆☆☆ 。。。据说很有些人哭掉鸟。凭心说,这片子在打动绝望主妇们这个领域做的还是不错的。尤其是亲们平时不看文艺片,连小清新都是伪小清新,所以说这类片子之前并不是没有,而是这次终于在他们视线所及的范围内当做大片冒了出来,用类似日剧韩剧的修辞法去共鸣。。。好吧我承认我对这类渡人超脱的片子都很mean,如果这类片子拍的比较烂的话我会比其它类型的同等烂片给分更低一档,所以即使是让即使是万千美国人民都心头萌动的《Into the Wild》我也只是冷冷地给了6.5四舍五入到7,何况天开眼饭祷爱在imdb得分本来就只有5。 顺便提一句,这类靠指出你的生活是屎为卖点的电影里最好看的,不算《American Beauty》的话,我第一时间想起来的是《Fantastic Mr. Fox》,然后是《Raising Arizona》。总之电影这种东西首先决定了它的观众不可能针对那些太小众的,所以电影们也只是在【日子无聊啊要不要折腾呢】这个层面上纠结,对于那些早就说要然后问然后呢的,则很少有什么可行性建议。所谓好看的也不过是发泄桥段比较有给力罢了。 应该说饭祷爱里阿朱对着男A男B发飙的时候,那两个男人的表现基本上无可挑剔,有型有品肯定不能将其归入土人行列;而且mm后来eat&pray爽了之后,也就是又找了个也没什么不一样的男C就又嫁掉了。所以整个片子讲述的也就是银镯女子去丽江情结,对对面的事业男而言基本无解(瞧瞧连我这种习惯bs事业男的都看不下去了)。另一方面找情趣和找未来其实是两回事情,电影里做着找未来的样子其实转了一大圈也就是满足了情趣而已,spider woman。 ps,想你们了回头一起去团购金链子吧。
-
the dreamers
还有两个多小时,等不及了先睡了。 如果真是太阳系舰队这种性质的话,应该就不是由NASA来宣布了吧。所以内容应该没有想象中那么刺激。 个么趁着还有yy空间,盘算一下明天外星人真来了会怎样。
-
survivalism
尽管讨厌标签但我不介意被称为生存主义者。如果最终在某处定居有房有钱无聊的话,我显然会在车库里搞些战略储备,什么EDC、PSK、FAK、发电机组、枪支弹药……也肯定会像传说中的某商人那样在六四前采购一车大米。这样无论后天还是后年,面对世界末日时我就能趋利避害逢凶化吉。其实,这些都只是为了预备不测,理性上是希望这样的不测永远不要发生的。但既然比别人多做了这些,就难免yy真有这么一天,暨【 P(世界末日) × P(有准备的人能活下来) × ( 1 – P(没准备的人也能活下来)) × P(末日后走在街上还能遇见mm) × P(mm是美女) 】事件发生时的场景。 事实上这种未雨绸缪的心态不仅仅限于末日论方面。很多时候我在选择方向时,都在考虑最坏的可能性:过几年 社会动荡/房市崩溃/劳动力冗余/香港回归… 了我该怎么办?身为知名人品不好人士就要有这种觉悟:只要某事存在发生的概率它就可能优先降临在我头上。是的,我做的很多决定都是在大方向上远离这样那样的八竿子打不着的风险,哪怕在总体上会降低行事效率。其中一些譬如不考研如今终于已经被当初反对的家长们基本认为是正确的。另外一些,按照上一段的心态,我也只能暗自咬牙“总有一天你们会知道我才是对的”,但实际上我也不真的希望那一天来临,而如果不来临的话我就要忍受自己在做无用功的嘲笑。另一方面即使来临了也不能说明我做的就是有效的,即使只有42颗陨石也有可能连我带掩体一起砸死。那样的话我做的就更是无用功了。无所谓了老子从来就不在乎是不是在把生命浪费在做无用功上,反正它们原本就是荒废着的。 而且这个也不能叫做畏缩,后世的主流历史学家们称之为大局观。大马哈鱼享受逆流千里ooxx的刺激和乐趣,但它们也会关注时事哪条河又建了水电站从而离那些涡轮叶片远些,民主国家里它们会投票反对不民主的也能上网骂两句李小月月你全家不得好死。总之这种远离无聊风险的行为等于提高了自己整体上承受风险的能力,于是能有心情做一些更high滴。 跑题了。。。我要说的不是这个的。换个题目。重来。
-
第四象限
二分法是如此地存在,乃至每一个受着现实羁绊的人譬如我和我和我,都会变成现实主义或者批判现实主义,只有那些能彻底无视这些的人,才有可能发展成浪漫主义。海外生活的意义大抵在于此。嗯每一次看到那种飘渺的华丽文字时我都会自惭形秽。然后深挖其原因,从星座论到出身论。 所谓发散思维,哪怕是局部IQ超过200的发散思维,是这么一回事:庞大的脑部根系探知到各个领域,通过内部随机回路闪电般从一个末梢联系到另一个,看似相距甚远,但其实有脉络相连。也能把孢子射上高空,让人觉得冷的彻骨。但当你看向另一些人你会知道他们是在飞。有轨迹和没轨迹的分别。我是布朗运动,人家是瞬间移动。我是联想,人家是想象。 譬如我的文字里充斥着大量于是所以从而乃至之类的连接词,说明了牵连太多不够跳荡,我会注意这些,但这属于挖坑把自己藏起来,改变不了内在。我也会试着走想象流路线,但我似乎刚刚从本质上证明了自己写不出那样的东西。我对任何证明了自己做不了某事的结论哪怕是不能生孩子都深恶痛绝。当然也可能开头那些推论都是伪命题。当然也可以说我这种风格也很有爱,走到极致也不亚于什么卡尔维诺,有观众喜欢,我自己也喜欢,而且即使我变成那样子后也必然又会羡慕这种风格于是改回来。但是傻逼才往那种思路上想,我就是羡慕。
-
Into the Wild
★★★★☆,本文含剧透。 退烧时终于看完了著名的《Into the Wild》。扔在硬盘里2年多,当初直接把进度拖到最后,看主人公垂死时写happiness only real when shared,然后想这种末了回归主旋律的情节好无聊,后来也就一直没兴致去看。但心中不免困惑:这种甘愿远离尘世在野外结束生命的人,最后怎么会冒出shared这种想法的?狗日的编剧真是为了迎合主旋律观众不择手段啊。 完整地看一遍才知道:原来就是个幼年受家庭问题刺激的人,独自在外面青春激扬了两年,其间和各式路人交往后做装逼状离开—-看上去很像奥多和绿野的那群射手男,于是我越发困惑,这样的人最终怎么会甘心在野外赴死的?看到最后。。。原来是觉得high的差不多鸟,也把带出来的米吃光鸟,已经打算回家鸟,却因为河水暴涨回不去鸟,然后再也找不到吃的,然后吃错了野菜,才中毒翘掉滴。。。 于是整个主人公死去的过程中我一直忍不住在爆笑。Mielikki(森林女神)有灵,那时一定在阿拉斯加上空鄙视地看着下面:你以为老娘是公共厕所,想来就来想走就走啊?! 哈哈 哈哈 哈哈哈 —————– 想起许褚裸衣斗马超,后来曹军大败,许褚臂中两箭。毛宗岗批云:谁叫汝赤膊? —————– 某人去看老师,说最近读了某本书觉得有些观点不好,老师怒骂:所有书都有好的和不好的方面,只盯着那些不好的,如何能学到东西? 具体的人名和书名记不得了,一堆国学牛人。近年来每当我看完某本书/电影/blog,想要毒舌的时候,都会想起这个故事。但是……每次想过后还是觉得毒舌好爽啊~~ —————– 不过《Into the Wild》的摄影和小清新风格的剪辑,确实不错的说。
-
红拂夜奔 – 4
到Tamworth的时候是傍晚,就像我预料中的那样,完全没什么能让我感受到期待中澳洲乡村音乐之都的氛围。当然我对澳洲乡村音乐不了解,不好断然地对这一点表态。开车逛了两家pub,没觉得和摘葡萄小镇上的pub(好吧,或许那边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乡村音乐)以及其它地方有什么不同。第二天终于在10km外的路边看到传说中的标志性建筑物金吉他。具体和旁边的McD以及KFC谁更高一些我不想去比了。总之我以为那至少应该是个街心圆盘上的雕塑。 你看,每次从这种角度去鄙视澳洲文化都很容易,乃至我都厌倦了往这方面去想了。(如果是一个人的话,我可能会在Nimbin多待一天,深入拍一下街头那些抽草抽到成天昏坐的人们,但刻意地猎奇也是我所厌倦的),而且我鄙视的目的又不是为了说明自己的中国有多么好或者哪里都一样于是安心滴过日子吧,所以还是解释为:维持这样的阴暗目光有助于时刻警醒自己,永远去找那些其它更好玩的。 但生活本身是经不起这样频繁地三阶求导的。几个西装革履的男人(熟人就是拿来喷滴)傍晚开车冲上山顶,在落日的余晖中雀跃,对此我只能表示理解:如果把自己代入到那个现场,会在脑子里调出【这样做=>很high】的公式然后觉得这样做很high以及之后还能回味这种很high的感觉。但落到自己身上,在冒出这个idea的同时我就在想象这样的high好无聊(居然还回味!),于是根本懒的去做。于是这也懒的做那也懒的做,于是很多时候反而显得我的日子更无趣。是的我在Tamworth百无聊赖的solution也只是开车到海边BBQ而已。 —————————————- f:[吐槽] 原来中年和青春的区别就是浪费掉一口铁锅这种青春时绝不能容忍的行为 到了中年就变成了可以用来体验恣意青春的合理代价。。。 l:浪费掉铁锅的ddmm是87年的 人家正青春年少 是大叔你舍不得吧
-
Raistlin
我的双眼可以看见时光的流逝,目睹一切有生之物的死亡。在我的眼中,人类的肌肤干缩衰老,灵性磨至庸碌,智慧屈于世故,岩石粉碎成灰。只有各种萝莉才带给我瞬间粉嫩粉嫩的欢乐;即使是如此,她们的行事在我眼中,每一次细胞的开谢,都能看出是流去师奶的方向。 “不!不要变成师奶!!”我跪在她的面前,声嘶力竭地喊着,泪眼滂沱。
-
红拂夜奔 – 3
抬头望望月亮想起前一晚说过的话。一个环境结束将到另一个环境的过程是的连我也觉得惶恐的。只是独自在床上哭或者因为惶恐而放弃也太不fivestone了,于是用不靠谱裹一下。 其实直到现在我也没见过谁因为惶恐而打退堂鼓,大家都很赞,决定了事到临头难受一下也就过去了。只是这样的感觉潜意识里似乎会影响到下一次的选择。记忆中的难受渐渐淡去。几个月,甚至几天后当你又有了事情做,哪怕只是写paper/和同学泛泛交往/在办公室里聒噪,那一瞬间的惶恐都已经记不清了,即使是刻意去想,也居然记不清了。只有当下一次又打算做不靠谱蛙跳的时候,才会想起有那么一头远古凶兽在狰狞地盯着你,具体还是记不清但印象中总之很可怕,乃至会犹豫要不要放弃。最终不放弃的话免不了又要high上一把,次数多了也就成了嘉年华。
-
红拂夜奔 – 1, 2
在不同时期读书的感受是不一样的。刚上大学时读王二只是觉得很赞,脑子里偶尔影射些幻想中以后办公室的无聊生活。多少年后当你把情节忘光了再读,能从中读出卡夫卡、卡尔维诺、乃至GFW的时候,你就觉得这个相当赞,读着读着突然用nook拍桌大笑起来。可以从中感到更多的乐趣。但这个时候你可能会把原来打五颗星的书只给四颗星,因为没什么文字能像以前那样打进你心里了。但后来我还是给到五颗星,因为最后红拂死掉的大段描写让我觉得很难过。 之前我确实在想这个我看过的啊,然后慕名去读《小团圆》。当我意识到九莉蕊秋茹璧的人名到底是什么意思时全身上下的蛋都在疼。女人的磨叽看的我头晕。开头那个800块钱的段子,我看了三遍也没看出来除了数字上的重合外有什么含沙射影的含义以及到底是谁在和谁说话。最终忍无可忍扔到一边继续看红拂,心旷神怡。这说明人老到一定程度后确实有所定型,对某些东西更加适应或不适应。当然我要是再看三遍或者去问问别人,掌握了其间的思路窍门后,也自信能看明白以及熟悉并适应这种调子。但没有一定的兴趣/利益驱使,没必要这么恶心自己。 所以你看,我实在是个多么简单滴人亚。或者说在某些方面宁愿选择让自己简单。又或者其实我对你的期望只是能读一样的书而已。两个人懒散地坐在一起,搂着kindle搂着nook搂着你搂着你搂着的kindle/nook,四体交缠。即使是被抱怨我嫌你软了吗我嫌你软了吗,也能从中享受到用典的默契和乐趣。 然后我必须话锋一转,证明这样的期望其实是伪命题,以免读到这里的mm想哦原来酱紫啊操你自己的书友会去吧。但这种关于另一半与自己的相似度与生活和谐的正相关确实连充分非必要条件也算不上。1.有兀么多做幸福状的伉俪在兴趣上南辕北辙;2.那种引经据典享受到的默契,其实和GR里订阅同一个段子而后引用,没什么本质区别,且显然后者更有效率;3.尽管找喜欢的和找相似的都属于概率问题,但其构造方式不同决定了不能在二者之间实现Cardinality等势映射从而把他们统统发展成床伴;4.地球人都知道相似度≠契合度≠喜欢,连传说中的1Q84年遇见100%的女孩也没说那100%到底是什么;5.有人曰看男人找什么样的另一半就可以看出他的真正品位……的确某些女人比某些更有品位,但那种10%和15%的耦合度(啊用这种不知道什么意思的词描述那种不知道是相似还是灵契之类的东西最赞了!)之间又有什么本质区别?按这个逻辑如果一个人的耦合度和你达到60%你会毫不犹豫去追她,如果到了80%你更会毫不犹豫而且你要是能和她讲明白这一点的话她也会毫不犹豫地追你,当然不可能到100%,除非完全无视性别差异,以及之后会不会觉得成天对着镜子无聊到极点而干脆改找0%。所以这确实是个伪命题。 我擦泪。王二伍迪村上乔意思以及劣质译版艾柯在这种小孩子求玩伴的话题上合体交尾,且这样的yy和完全和主题无关,毕竟红拂李靖除了郎LeavingLasVegas妾LostInTranslation外,在相似度上基本是负值。只是无聊滴把婚后可能会造成困惑的问题现在无聊时就先想明白而已。当然喜欢最大其它的什么都让路,又或者喜欢了才开始患得患失苛求这些……毕竟过去300多天R姐和我们谈笑风生而我居然不知道她在其中某个时间点突然变成了已婚妇女这件事对我的惊吓太大了。人生啊背不准啥时候那啥。 所以你看,yy的特点就是可以肆无忌惮地yy;而那些写爱情的书,则是在承认现实暨你不大可能找到>30%的基础上提供解决方案。当然关于是否真的找不到这一点也不确定,不过按照经验来说如果超过了30%通常是因为你们两个都很土。那100%也不过是别人的42%而已。
-
公共关系学
关于blog的误区之一是其实你不能通过偷窥某人的blog得知他的全部生存状态。绝大多数文章只是在大段日子中提取一小片甚至一个点来写的。提取标准包括在大段无聊日子中选出这个点是不是显得自己有品位、楼主的自我八卦欲望、有些事只希望让小强见到不希望小怜见到、同时期文章密度不要显得过于话痨或者长草、以及坐在办公桌前或者滚在床上时是否找不到状态把这件事变成有品位的文字简称表达不能症。。。当然很多人不用看也知道在上班下班上课下课买了爱拍得看了阿凡达;但当日子过的稍微超过表达速率的时候,也不要让把所有东西都秀出来成为负担。 磨叽上面一段的背景是:我觉得自己的农场游记以及塔斯马尼亚游记又要无限期跳票了。以及另外一个现象。在我离开农场开始又能上网的两个月中,很多熟人在im上发消息关注,问农场好不好玩啊,聊了很久才发现噢你不在农场了呀,我也发现这一点然后说明我已经在墨尔本了(呃,这个也已经是过去式了)。然后我们继续在网上保持联系,其中约20%的人在一个月后聊着聊着又突然发现咦你不在农场了耶,我已经在墨尔本了。然后我们继续在网上保持联系,其中约20%的人在一个月后聊着聊着又突然发现呀你不在农场了啊。 发现这一点的我完全没有任何不爽或者感慨的情绪,只是单纯地觉得有趣而笑出声来。当然如果你们都习惯用twitter,至少习惯用Google Reader的话,对我每一时间的状态会印象更深刻一些。但这种涉及技术层面和日常习惯的事情,比要求在人情层面记下每个朋友都在做什么,还要苛责许多。 作为回报,告诉你们一件事情,以说明我在Public relations方面也很土的。你们所有的人,所有被我称作朋友以及至少有交往的人,(除去那些我的前同事们),你们具体在做什么,我几乎完全不知道。工作的人,我只知道大概的领域,IT or fashion,能让我说出公司名字的,大概只有2个,哦,3…4个。上学的人,国内的还好一点,国外的能让我说出学校名字的,好像只有1个,多数人我知道大概的院系(就像工作领域一样),国内外能精确到校名+专业名称的,一个都没有。 被我知道的那些,和亲疏无关,偶尔印象深刻而已。是的我错了连我觉得最亲密的我要追的,我都说不出来。很多人我是记得自己问过知道过你们的公司学校的,没有刻意地用笔记下来,然后就莫名其妙地留不下印象。借口是我觉得我们的关系和这些没什么关系。这个,你们,应该,没意见吧? 我已经能想象到后面几天的嘲笑+自报山门热潮了。 我也爱你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