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香港某个村口,看到墙上刻的《心经》,突然发现,最后那段咒,并不是常见的「揭谛揭谛」,而是另一段文字:
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 即说咒曰
达雅他 嗡 嘎代 嘎代 巴热嘎代 巴热桑嘎代 保地索哈
流传最广的《心经》中文版,肯定是大唐玄奘的译本:
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 即说咒曰
揭谛 揭谛 波罗揭谛 波罗僧揭谛 菩提萨婆诃
历代又有十几个版本,鸠摩罗什、法月、法成、日本大藏经的重译版、清代藏文重译、以及近代敦煌遗书的梵本音译……印象中都不是村口刻的这个文本。而且村口石刻前面的部分,完全就是玄奘版一字不差。所以……我最初还以为,是广东话发音的心经咒,然而并不是这样。
Google 搜出来的结果,大多提到了「多识仁波切」,也就是村口落款的「多识」。我不能 100% 确定,但大概他就是村口新版本的始作俑者了。这个人大概现在还活着。
多识仁波切(1936 – ),本名多识 · 洛桑图丹琼排,安多华锐藏区天堂寺第六世转世活佛,西北民族大学藏语言文化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系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兼任西藏大学客座教授等多种社会职务。代表作《爱心中爆发的智慧》……
村口的这个版本,明显是从藏文版音译过来的,——看那个「嗡」字就知道了。藏文版《心经》和梵文版的发音很接近,但经常加入「ཨོཾ」表示咒语的起始。
ཤེས་རབ་ཀྱི་ཕ་རོལ་ཏུ་ཕྱིན་པའི་སྔགས་སྨྲས་པ།
ཏདྱཐཱ། ཨོཾ། ག་ཏེ་ག་ཏེ་པཱ་ར་ག་ཏེ་པཱ་ར་སཾ་ག་ཏེ་བོ་སྡི་སྭཱ་ཧཱ།
但这个版本的最大问题是:「达雅他」在藏文里的意思,本来就对应着中文版的「即说咒曰」。所以这个版本里「即说咒曰 达雅他 嗡 嘎代……」,是把「即说咒曰」重复了两遍(摇头~
嗯,就到这里。我不是佛学圈的人,不清楚这个版本的来龙去脉、以及多识仁波切有怎样的影响。只是我看到村口石刻后莫名其妙,也不能 google 出明确的答案。以防别人看到这个东西,也是一头雾水,所以在这里说明一下。谁有更详细的信息,欢迎留言补充。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