箭术或禅心 – 2

箭术或禅心 – 12、3……


弓道这种务虚的玩法,姑且不论;大多数的射箭活动,还是以追求准确性为目标的。于是,弓,从古代到现代,一方面,使用现代材料,提高装备的强度、力度、一致性;另一方面,从设计层面上,针对上一篇所说的,影响精确性的各种因素,对弓做了很多改进。虽然每一个改进,用户都有选择用或不用的自由,但现实中,通常可以把玩家归为四类,不同类别之间,在弓的改进程度上,基本是递进关系。

  • 传统弓(traditional bow):无任何附件;无法中心出箭
  • 光弓(barebow):中心出箭;没有瞄准器,没有大多数辅助配件
  • 奥运射准(olympic target bow) :多种辅助配件
  • 复合弓(compound bow):可以省力的机械装置

比复合弓更机械化的,就是弩(crossbow)和枪了……上面这些弓,在多数国家(包括中国),都可以不需证件自由购买;然而,在绝大多数国家,甚至持枪合法的国家,弩都是非法的。

注:很多赛事,把比赛用弓乃至赛事本身,叫做「反曲弓」比赛(recurve bow);但这只是为了和 「复合弓」(compound bow) 区分。反曲只是一种让弓片更有弹力的工艺。弓片是否反曲,和精确性并没有关系。虽然现代赛场上几乎所有都是反曲弓,但兼容的非反曲的弓片(longbow)也是有卖的。用非反曲的弓去参加奥运会,只要你水平够好,完全没问题。


从传统弓(traditional bow)到现代弓

虽然很多商家对「传统弓」的定义并不相同:是否木制、是否一体化、是否安装箭台……但真正最本质的,在提高精确性方面的改进,是能不能让箭,从弓的中间,正对目标射出去?传统弓的弓身,就是一根棍子,箭被棍子挡住,并不能够完全沿着弓和弦构成的平面射出。而现代弓,在弓的中心做出一个缺口(center-shot shelf),让箭可以更直接地射向目标。

在弓身上挖个槽,还足够结实。这对材料要求很高的。低档的现代弓用木头或铸铁,不能承受超过 40 磅的拉力——比赛可以,古代打仗是不够的。高档弓都是数控切割合金,或者碳纤维。——不管怎样,这个弓身挖槽的设计,直到 1940-50s 才出现,是弓箭彻底退出人类实战舞台之后,才有的事情。

现代弓在挖出来的弓窗上,又设计了各种:

  • 箭台(arrow rest)
  • 箭侧垫(pressure button)

让箭更稳定、更精确地,指向中心目标,同时减少在射出时,箭身和箭羽蹭到弓身,造成的干扰。改进到了这一步,就可以叫做光弓(barebow)了。

从光弓(barebow)到奥运会用的弓

我们在奥运赛场上,常见的弓,在光弓(barebow)的基础上,主要多了这些附件:

  • 瞄准器(sight),为目标设置一个两点一线的参照物
  • 稳定杆(stabilizer),延长力臂,从而减缓手臂的抖动
  • 信号片(clicker),提示箭已被拉到某个位置,从而保证每次拉力相同

奥运会用的这种,加了一堆配件的弓,到底怎么称呼?其实并没有一个准确的名字,大家叫的很混乱。有的叫竞技弓(competitive)或者射准弓(target),但其实光弓(barebow)也是为了竞技和射准。有的就叫做奥运弓,但其实残奥会那边,是有复合弓比赛项目的。更多时候叫做奥运反曲(Olympic recurve),同时把光弓也叫做 barebow recurve,然而之前说了,不用反曲弓参赛其实也可以……

复合弓(compound bow)

前面说的,无论传统弓(traditional)、反曲弓(recurve)、还是非反曲弓(longbow),拉弓的幅度越大,用的力量也越大。而复合弓 (compound bow) ,通过偏心滑轮的杠杆作用,把弓拉满后,只需要很少的力量,就能维持拉弓的状态。——这个特性和射箭的精确度,其实关系不大,只是因为用力少了,手抖也小了。然而,因为复合弓不再是纯「人力」,而是借助了机械结构来蓄力,于是索性在机械方面做到极致。大多数复合弓,和奥运反曲弓一样,安装了所有有助于提高精确性的配件;而且在很多方面,比反曲弓更加机械化,尽可能减少人体造成的影响。

  • 拉弓幅度:不再使用响片(clicker)提示,而是干脆预设某个距离,拉到后就不能再继续拉动,于是每次放箭的力量精确一致。
  • 瞄准:在弦上增加了窥孔(peep),从两点一线瞄准,变成三点一线。甚至使用有放大倍率的瞄准镜(scope)。
  • 撒放:手指不再碰弓弦,而是用撒放器(release)勾住弓弦,扣动扳机放箭。
  • 出现了跌落式箭台(drop-away arrow rest)的设计,放箭一瞬间箭完全悬空,和弓身零接触。

需要注意的是:

首先,这四种不同类别的弓之间,在射击的精确性方面,完全没有比较的余地。水平差不多的人,用不同类别的弓,面对同一块靶子,肯定是后者完爆前者。四种弓各有各的比赛,比赛时靶子的距离、大小,都不相同。

然后,这四种弓的分类,很大程度上,是由各自赛事的规则决定的。——理论上,对个人而言,每一种提升精确性的设计,你都可以选择用或不用,用到什么程度。你完全可以在不用瞄准器的同时,给光弓甚至传统弓,加上减少晃动的稳定杆,再使用复合弓的撒放器勾住弓弦。但现实中,你找不到能让你这样子去参加的比赛,也找不到和你类似的玩家互相交流。

在奥运会反曲弓比赛上,必须用手指勾弦,不能用复合弓的撒放器;也不能在弓弦上添加窥孔,从而三点一线地瞄准。光弓的比赛里,不能有瞄准器、稳定杆、信号片、以及任何帮助瞄准的标记;可以装减震球和调整平衡的配重,但不能太长,从而起到类似稳定杆的作用,于是要求比赛用的弓身能够穿过直径 12.2cm 的圆环……


那么,作为一名射箭爱好者,如何做出选择,自己要玩哪一种弓呢?

箭术或禅心 – 1

箭术或禅心 – 12、3……


1920s,德国哲学博士赫立格尔(Eugen Herrigel)在日本讲课期间,学习弓道,后来把他的感悟写了一本小册子《箭术与禅心》1。多年之后,这本书,作为「一位西方哲学家的禅悟」,渐渐火了起来。

Henri Cartier-Bresson 在其中亦有贡献……

在书里,作者重点描述了「禅」在撒手放箭这一瞬间的体现:并不是拉弓的人主动地把手松开,而是在进入禅意之后,让箭自己射出。

我问师父:「如果我不去放箭,箭怎么会射出去呢?」
:「是它射的。」「那一箭完全与你无关。」


在一个 现代射箭爱好者&器材党 的眼里,射箭的准确度,大概受这些因素影响:

  • 器材质量:不要松动。
  • 箭的质量(不要弯)和一致性:重量、均匀度、弹性(挠度 spine)……
  • 弓对箭的干扰:箭是否从弓的中心射出?箭羽会不会蹭到弓?
    解决方法:
    • 中心箭窗
    • 箭台(arrow rest)、箭侧垫(button)
  • 瞄准的方法:
    • 没有瞄准器时的替代参照物,或某些「直觉」瞄准法
    • 使用各种瞄准器(sight)
    • 复合弓使用窥孔(peep)更精确瞄准
  • 每次拉弓的幅度,也就是弓的拉力,是否一致?
    解决方法:
    • 更稳定的姿势
    • 弓弦和拉弦的手靠在脸的固定部位,
    • 信号片(clicker,更精确地提示箭头和弓身的相对位置)
    • 复合弓(拉到固定位置就无法再拉)
  • 手指对弦的干扰:撒放的瞬间弓弦蹭到手指
    解决方法:
    • 撒放姿势的改进
    • 使用指板(finger tab) – 似乎这只是让手指不痛,而不是降低手指触弦干扰
    • 复合弓使用撒放器(release),彻底避免手指和弦接触。
  • 人在拉弓和瞄准时的手臂晃动
    解决方法:
    • 更稳定的发力方式
    • 稳定杆(stabilizer):力臂越长,晃动越小
    • 复合弓(拉满弓时用力更少)
  • 手感 – 主要是弓的设计和调校方面
    • 弓的重心和质量分布
    • 搭箭点上下两部分的力是否均衡,几根手指之间的受力分布

在追求准确性的现代射箭运动中,同样考虑到了,放箭一瞬间手指触弦造成的干扰。很多经典射箭教材中都提到了这一点,如何避免松手时肌肉僵硬,体会在若有若无之间撒放的感觉。——在上述的诸多因素中,手指对弓弦的干扰,只占很小的一部分;而且远不是最重要的那部分。而弓道,则在基本不触及其它因素的同时,把手指撒放的因素,放大到了超级重要的位置。

btw,弓道中也有很大一部分,是关于开弓的姿势,但似乎更集中于如何更平稳、有力地把弓拉开,而并没有在动作一致(以提高准确性)上,涉及太多。

另一方面,弓道强调手指撒放,并不是为了提高准确性。——事实上,相对于其它射箭运动,弓道已经把对准确性的要求,降到了最低点。在弓道低段位的审核中,只看射箭者的姿势和气质,完全不管箭有没有射中;高段位的审核中包括了对准确度的要求,然而,并不是要求射中多少环,而是……能射到靶子。

于是,手指撒放、乃至整个弓道本身,成为了一种媒介,让人通过它来感受「禅」。在这个过程中,感受「禅」,和技术提升,甚至是互斥的。《箭术与禅心》中,作者曾通过改进技术动作,来使自己达到和禅意类似的平滑撒放。师父发现后,立刻就翻脸了……

但在对「禅」的描述中,仍然能看出结果导向的痕迹。在师父的描述中,尽管会经常说能否中靶不重要,要「无所求」;但对禅的境界的描述中,箭自己射出后,箭也会自己命中。——所以「禅」仍然是一种导致准确率的神秘技术?


D 问我:那么,体育运动中的「技近乎道」,到底是说的什么呢?

我:呃……我觉得是,肌肉动作的协调性,超过了意识的控制能力和描述能力。就像乒乓球,初学者如果一直想着「入射角等于反射角」,再考虑重力、摩擦力,如何在空间中用二维平面去冲击一维矢量……肯定打的乱七八糟。而熟悉了之后,用什么角度击球是不需要思考的,击球者也无法把他的动作解释清楚。

而如果击球者,在达到肌肉自发动作之后,在回头来品味这个动作形成的过程,在自省中,重新构建无意识动作和意识本身的连接,这也就是一种「禅」了吧?


赫立格尔的这段经历,轴心国的味道十分浓郁。查了一下,果然作者在二战开始后不久,就成为纳粹党员,并且一直试图在学术领域,用禅来阐释纳粹思想2。在书里能看出这种苗头:弓道师父让徒弟进行的,很多不明就里的强硬单调指令,我们今天看来,是很典型的规训,当时却被描述为让徒弟自行开悟禅意的必要行为……

以及,弓道在日本,直到今天,仍然是右翼的重灾区。整个弓道机构,基本是上层阶级垄断的沙龙,内部等级制度十分严厉。甚至,有学术认为,在赫立格尔的小册子之前,日本箭术和禅道之间,根本就没什么关系,一切都是轴心国商业互吹的结果……3

1. Herrigel, E., 1953. Zen in the Art of Archery. With an introduction by DT Suzuki. New York: Pantheon.
2. Scholem, G., 1961. ZEN-NAZISM. Encounter, 16(2), pp.96-96.
3. Yamada, S., 2009. Shots in the Dark: Japan, Zen, and the West (Buddhism and Modernity)..

Draw Force Curve of Some Recurve Limbs

做了一套简陋的系统,可以测量手头几副弓片的拉力曲线,再由此算出弓片的拉力升值曲线。

  • 拉力曲线(DFC,Draw Force Curve),根据每个人的实际拉距,找到对应拉距时,需要的拉力。以及拉弓过程中积蓄的能量(曲线下方的面积)。
  • 拉力升值曲线(Smoothness Graph / Weight Change / First Derivative of DFC),每个拉距时,拉到下一个英寸,所需要增加的力量。拉弓的过程中,肌肉的配合发力方式,在不断地变化。不同拉距处,力量的突然增加、减少、或者平稳,都会对发力产生影响。打猎和竞技射准,需要的弓片曲线不一样;直线发力的韩式拉弓,和曲线发力的 KSL 拉弓,需要的弓片曲线不一样。高手是要根据自己的拉距和发力方式,挑选不同弓片的。我们非土豪玩家的杂牌弓片,不能挑的那么精细,但知道自己手上弓片的发力曲线,也有助于思考和调整自己的动作。

我是用超市购物车做的测量架子……弓把拴在购物车上,利用车库两侧的墙,一侧墙上系根绳子拴住购物车,另一侧墙上系一个滑轮,手里的绳子通过滑轮,连在钩住弓弦的行李秤上。这样我就可以站在弓把旁边,一边拉动绳子,一边观察弓被拉开的距离(在箭上做了标记)。

看起来很粗糙,但由此带来的数据偏差,应该不会超过换弓把、调整 ILF 卡口、甚至换一副同款弓片,带来的数据差异。而且这类数据,重要的是看拉力的变化,对拉力本身的精度要求不高。

实际操作中,这套系统表现得很稳定。每个拉距都会测 2~3 次,取平均值,且数值波动通常不超过 0.1 磅。

这货并不是弩车……

另外,

  1. 关于同一副弓片,在不同长度的弓把上的拉力变化。网上常见的说法是:弓把每缩短一英寸,拉力增加一磅。按这个算法,弓片在 19“ 猎弓弓把上的拉力,应该比在 25” 标准竞技弓把上,多出 6 磅。但从下面的数据可以看出,同样的弓片在这两个弓把上的拉力差异,和 6 磅相差很多。这个差异的数值,似乎是和弓片本身的磅数成正比,同时和各人的拉距成正比。那个一寸一磅的说法,应该只是比赛常用的 30~40 磅弓片区间的近似值。具体情况,等测试更多弓片后,再来确认。
  2. 测量时,不小心把 68″ 弓用的弦,装在了 66” 的弓上,导致原本 8.75″ 的弦距(brace height)只有 7.25″。于是把装错弦的数据也拿来对比一下。发现弦过长的弓,虽然在初期每个拉距上的拉力更高(因为要拉开更多距离),但最终会被弦长更短的弓反超。

Risers: Hoyt Satori 19″, Gillo G1 25″

Unit: pounds (lb) / inches

All data are measured with TRUE draw length.

Cartel Fantom EDGE, 41″ short, marked as 66″ 20lbs

匠博火星片,Jumbo Mars, 43″ medium, marked as 68″ 26lbs

三利达圣迹X7,Sanlida Miracle X7, 41″ short, marked as 66″ 14lbs

Hoyt Dorado / Game Master II, 41″ short, marked as 60″ 45 lbs

A simple design of bowstring jig (endless loop)

We know, these jigs are expensive, huge, and not easy for ordering and shipping to many places. There are some DIY solutions online. The hard part of them is, how to make a strong slot or heavy metal fixture to adjust the length smoothly, but it’s not quite necessary. Most of bowstrings are just integer number of inches, so, why not just drill integer inch holes on timber, and fix the poles on these positions?

This is my idea that just needs timber, bolts, drill, and roughly saw cut. A row of holes with 2 inches distance on the base board, and the same 2 inches distance holes on the upper board that can fix the jig in horizonal and vertical direction.

There are two types of radiuses from the string pole to the axis on the upper board. One is 3.5 inches, for any odd number inches of string length (axis distance + 7 inches), the other is 4 inches, for any even number inches of string length (axis distance + 8 inches). If you need more precise length (e.g. 66.5 inches), just make another pair of upper board with the radius of 3.75 inches ( or just twist the string…)

The base board. The shortest hole distance is 46 inches, and the longest is 62 inches. With the upper boards, the system can make bowstring from 54 to 70 inches. Of course, you can make a longer or shorter board as you need.

The upper boards need to be 3 inches wide at least because there are 2 rows of holes. The base board has just 1 row so it could be narrower. I bought a 2.4m long 90mm * 35mm timber (I’m in a metric country…) for the whole system.

I use M8 size drill and hex bolts for all the holes. M6 should be ok as well, but maybe not easy to buy long M6 bolts.

  • Four pieces of 6 inches bolts as string poles, each one needs 2 sets of nuts and rings.
  • Two pieces of 4 inches bolts as the main axis. The length depends on the thickness of the timber. Don’t be too long, so as not to interfere the string serving. One set of nuts and rings for each bolt.
  • Two pieces of 3 inches bolts to fix the upper board on horizonal or vertical direction. The length depends on the thickness of the timber as well. No nuts or rings needed.

There should be around 1/4 inch space between the upper and the base board, thicker than a set of nut and ring, so the upper board can rotate with the nut of the string poles underneath. Use a thin board or several rings.

The Bottom of the base board is not flat as well, because of the head of the axis bolts. So put the rest of the timber under it.

Enjoy.

自制弓弦缠弦架

自己设计制作了一个,缠弓弦(endless loop)的架子。只需要简单的木工钻孔,和不必精确的锯割。

思路

这类做弓弦用的架子,正式的商品要卖 100 – 600 刀,而且体积很大,运费也很夸张。网上有一些 diy 的帖子,但难点都在于,如何做出一个平滑的卡槽,或者能紧紧卡在桌子上的金属件。——但其实不需要任意调节长度啊!常用的弓弦长度,都是英寸的整数值。只需要在木头上的适当位置打孔,然后把缠弦架固定就可以了。

在底板上,钻一排间距 2 英寸的孔,在缠弦板中轴的竖直和水平方向,也钻出距离 2 英寸的孔,无论缠弦板竖直还是水平放置,都可以把螺栓插进旁边的孔里,防止架子转动。

工具和材料

  • 电钻,木工钻头。——钻孔和螺栓,我用的都是 M8 大小。其实 M6 也足够结实了,但 M6 的长螺栓不容易买。
  • 电锯或手锯。长度不需要很精确,随便锯就可以了。
  • 木材。我买的是一根 90mm * 35mm * 2.4m 的木料,足够用了。缠弦板需要打两排孔,所以宽度要超过 3 英寸。底板只需要打一排孔,还可以更窄一些。木材用其它厚度也可以,但中轴和插销的螺栓长度也要相应调整。
  • 螺栓
    • 缠弦杆,4 根 150mm 的 M8 螺栓,每根配两套螺母和垫圈。要上半截不带螺纹的那种,用来缠弓弦。
    • 中轴,2 根 90mm 的 M8 螺栓,每根配一套螺母和垫圈,用蝴蝶螺母更方便(我封城没买到)。
    • 插销,2根 60mm 的 M8 螺栓,不需要螺母和垫圈。
  • 垫板。底板和缠弦板之间,要垫出 1cm 的空隙,给缠弦杆底部的螺栓,留出可以转动的空间。用木板、垫圈、或者木材的下脚料都可以,但太厚的话,需要调整中轴螺栓的长度。

钻孔图纸

底板:长度 > 64 英寸 / 162cm,宽度 > 3 英寸 / 7cm,厚度 > 1 英寸 / 2.5cm。最近孔距 46 英寸,最远孔距 62 英寸,这样可以做出 54 – 70 英寸的弓弦,适用于 56 – 72 英寸的各种弓。

缠弦板:长度 > 9.5 英寸 / 24cm,宽度 > 3.5 英寸 / 9cm,厚度 > 1 英寸 / 2.5cm

缠弦板上的两排孔,对应着缠弦杆到中轴的,两种不同间距:3.5 英寸、4 英寸。

对于奇数长度值的弓弦,使用 3.5 英寸的孔,弦长 = 中轴距离 + 7 英寸。
对于偶数长度值的弓弦,使用 4 英寸的孔,弦长 = 中轴距离 + 8 英寸。

如果需要更精确的弓弦长度(如 66.5 英寸),可以再做一对缠弦板,把孔距设在类似 3.75 英寸的距离。

使用

  • 怎么做弓弦,就不用我说了。自己去搜教程。
  • 因为底板的下面,会露出中轴螺栓,所以底板并不是平的。使用时,用木材的下脚料垫高一下。
  • 中轴尽量拧紧一些。不然弓弦绷的太紧,可能会把缠弦板扯的前后倾斜。也可以把中间的垫板,做的更长一些,但不要妨碍缠弦杆转动。

反曲弓的弓片接口改装

这篇主要是说我在用的 Hoyt Dorado 弓把和 ILF 接口的弓片之间的转换,在这里做一下笔记。

感觉无论折腾什么装备都会遇到不同接口的转换问题……


虽然弓的种类(反曲、复合……)和弓片是否可拆卸(Take-Down)是两回事,但大多数买回家的现代反曲弓(recurve bow),弓把(riser)和弓片(limb)是分离的。弓把是刚性的金属或硬木,用来维持结构;弓片是弹性的竹木或碳纤维,在拉开弓的过程中积蓄能量。而拉开弓所需的力量(磅数),也就只和弓片有关。玩家可以用同一个弓把,换用不同磅数的弓片。这很重要,因为玩家在熟悉射箭技能的过程中,他所适应的弓的磅数,是不断发生变化的;而在不同的场合(矫正姿势、和朋友娱乐、练习射准、打猎……),所需要的磅数,也各不相同。 ——当然,为不同场合(竞技射准 vs 打猎)设计的高档次的弓把,其结构和性能的差异也非常重要。但对于非土豪玩家,好一点的弓把 400 – 1000+ 美元,一般买一个也就够了。

同样档次的弓把和弓片的价格,大约是 6 : 4。事实上,那些非主要场合用的弓片,譬如新人入门矫正姿势的低磅数弓片,可以买比弓把低好几个价位,100美元以下的便宜款式。而另一方面,很多不错的弓,其产品线里,是没有磅数太低的弓片的。尤其是猎弓,几乎没有30磅以下的配套弓片。所以能不能有兼容的接口,让弓把可以配上其它厂商的弓片,也就格外重要。

市场上,弓把和弓片的兼容性,也就比相机和镜头的兼容性,稍微好一点点……至少还存在着一个被大多数厂商认可的接口标准,叫做 ILF – International Limb Fitting。那些太便宜的弓就不说了,把接口做成 ILF 的形状,也是需要成本的。市场上的中高档可拆卸反曲弓里,超过一半是 ILF 接口;其它那些,大多都是历史原因,毕竟 ILF 真正大兴也就是这四五年的事。譬如走奥运精品路线的 Hoyt Formula 系列,性能的确优秀,但那个悬空的设计也确实不适合野外使用,所以只在高档射准弓领域,和 ILF 各占半壁江山。而猎弓领域更是千奇百怪,早年每家的接口都不一样,甚至同一家的不同款弓片也不能互用,有一段时间还流行研发不用螺栓可以徒手拆卸的接口,譬如 Hoyt Buffalo,口碑还非常不错……

ILF riser and limbs

我用的是 Hoyt Dorado,其实是很不错的一款,手感和性能都很好。而且作为猎弓,预留了装瞄准器、平衡杆的螺孔。这样的设计在市面上一直非常少,大多数猎弓因为某种原教旨主义,是不配任何外设的。然而同样接口的弓,一共就只有两款:Dorado、以及莫名其妙加了个手环的 Hoyt GameMaster II。

(我没有摸过 GameMaster 系列,不知道那个手环到底有什么意义。我从来没在其它弓上见到过这个设计。后来 GameMaster II 出现在《Avenger 2》里,成了鹰眼的道具……)

Hoyt Dorado and GameMaster II

这个接口的弓片只有 35 – 65 磅可以选择,300多刀一副。我以前听说过 Dorado 改装后可以用 ILF 弓片,但没摸过实物,当时网络不发达也没找到图,以为需要做木工切割弓片,没有工具也就放弃了。最近又想起这个事情,研究了一下才发现,虽然 Dorado 和 ILF 的接口不同,然而弓片上的凹槽,以及装金属固件时在弓片上打孔的位置,是完全一致的。似乎只需要把 ILF 弓片上的金属件卸下来,然后在那个木孔里塞一个大小合适的环就可以。

TradTalk 有个 2005 年的帖子,是讲如何把 ILF 改成 GameMaster 1 的接口;但 GM1 太久远了,我不确定它和 GM2/Dorado 是同样的接口。然后在 Lancaster 上看到一批库存的 Dorado 弓片,因为弓把早就卖光了,没法配套卖,所以被改装成了 ILF 接口在卖。这下我就放心了。

TradTalk: ILF – GameMaster Conversion

ebay 买了国产匠博的「火星」 ILF 弓片,淘宝¥580(据说它家更高一档加了碳层的 ¥1200「天龙」弓片也很超值,但它自家用着580弓片的整套弓居然卖1980…),正等着到货后 DIY。然后 Lancaster 的人知道了,突然和我说,它家有卖现成的 Dorado 改装 ILF 的零件……

尼玛……这个页面我两天前有看到过。那时候选项和图片里标明型号的小字,绝对不是 DAS 和 GameMaster,只是莫名其妙写了个 short 和 long,谁知道那是什么鬼!明明是知道我要买后才悄悄改明白的……好吧,本来还担心改装时五金店里合适的金属环不好找,如今默默地在 Lancaster 下了单,等东西都到了再来 update 改装图……


所以 DAS 接口的弓片也是可以用这个零件改成 ILF 的,这个我倒是早就知道了。DAS 和 ILF 也是接口不同,但弓片上打孔的位置相同。后来 DAS 官方早就同时在卖 DAS 和 ILF 两种规格的弓把和弓片,还做了让 DAS 弓把直接用 ILF 弓片的转换器(看起来好重……)。


Update 2020-6-5:

便宜的 ILF 弓片,和 Lancaster 买的 Dorado 改装零件都到货了。改装后实测能用,然而还是出现了一些问题……

首先是 ILF 弓片的末端要比 Dorado 长一点点,除非用砂轮磨掉,否则和 Dorado 原配螺栓垫圈末端的 L 型槽对应不上,只能另配螺栓。(螺栓尺寸我忘了记了,回头补上)

Dorado 原配的垫圈,刚好对应原配弓片末端的长度。ILF 弓片末端会更长一点点
换成 ILF 后,需要另外配螺栓

把 ILF 弓片上原本的零件弄出来很容易,在弓片孔里随便垫个什么,敲两下就出来了。但 Dorado 的改装零件的外径和 ILF 孔的大小非常接近,塞进去很麻烦。Lancaster 的客服说他们是用车床压的,我这边只有锤子,对准了敲很久才一点点敲进去。只有一边的弓片敲的很完美;另一边大概是敲的太狠了,零件的内孔被挤的小了一圈,以至于弓把上的圆球不能完全塞进去。实测还是能用的,然而看着很不爽。

左:Dorado / 右:ILF
ILF 零件敲下来的样子
一端的弓片改装的很完美
另一端的弓片,可能敲的太用力了,最终孔小了一点点,不能完全塞进去,然而还是可以用的……

其实我觉得也不一定要买 Lancaster 的转换零件,直接找个尺寸合适的金属圆管就可以。我用游标卡尺量了尺寸:

  • ILF 弓片拆掉零件后,孔的直径是 9.34 mm
  • Dorado 弓把上圆柱的直径是 6.48 mm
  • ILF 弓片打孔处的厚度 14 mm,这个未必所有的弓片都一样

所以金属圆管的外径和内径,必须在这个范围之内。我觉得相差小于 0.1 mm 的话,并不会松动吧。淘宝上定制铜管的精度是 0.02 mm,所以我觉得需要的铜管尺寸为:

  • 外径 9.30 ± 0.02 mm
  • 内径 6.52 ± 0.02 mm
  • 长度 12 mm,这个误差大一点,最终凹进去甚至凸出来一些,我觉得都无所谓的

我现在做零件不方便,哪位在国内可以上淘宝试试。如果不用金属的话,不知道树脂 3D 打印可不可以(似乎还能减震 ^^

射箭场地

终于又找到方便练箭的地方,附近开发商拖延多年的空地,翻过围墙,外面看不到,靶子后面有墙,也不担心伤到人。

只是每次射了几十箭后,手臂发酸,二十多米外,不到一米大的靶子,难免会有几支脱靶,铝箭射到墙上,各种打弯打爆,好在是从国内批来的廉价铝箭,¥13一支,只是这边的一半价钱不到(都需要自己粘羽,粘好的成品要$8~10一支了),毕竟能找到场地更重要,所以也就硬着头皮往墙上射了。状态弱的时候,练一次能毁掉4~5支箭,快赶上去趟箭馆的价钱了,心痛。

就这样过了半个多月,50支箭毁的还剩15支,然后,某天,我突然想到,其实我是可以这样练的。。。

这应该不会是我最后一次发帖嘲笑自己智商下降。

中间的小纸箱就是靶子。

Hoyt Dorad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