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madland – 3

记一下帐。(单位:澳大利亚元)

买车:$3500

1999 年产的 Toyota Hiace(国内叫海狮?)。后来修车花了 1500,但这种年纪的车,平均每年都要花 1000+,替换各种老化的零件。以及在澳洲平均每年 $1500 的注册费和强制保险,这些就不算在固定成本里了。

装修总花费:$900,其中:

工具:$246

以后也可以长期使用的装备。由于我什么都没有,就都重新购入了。包括 Ozito(市面上最便宜的牌子)用电池的电钻、螺丝刀、竖锯(jigsaw),各种配套的钻头和螺丝口,尺,手动线锯。

刷漆:$218

金属漆:119,把整个车厢内部的锈渍打磨掉,重新刷了一遍油漆。

木漆:99,其实这一笔完全可以省掉的。纯粹是我刷漆刷上了瘾,就把壁板和做床架的木料都一起刷了,其实用原色也是可以的。本来床板才是必须要刷的,但我最终买了覆膜的胶合板(formply),覆膜上面粘不住漆。于是木漆还剩了大半桶……

主体材料:$154

床板:112,覆膜的胶合板 1800*1200,2张。裁掉的部分用来做床板下面的垫板,最终几乎没有浪费。

床架:23,然而我从隔壁工地的废料箱里,拆了至少50块钱的上好的木料。

壁板:19。

地毯:$97

包括地面和床板上的,其实不是必须。

耗材:$140

螺丝:93,包括各种螺栓、螺母、垫圈、木螺钉……这种小耗材,才是和中国价格相差最悬殊的部分。虽然买的大包装,用完还剩下不少,但也没法再省了。

角铁,各种连接件:27。

其它:$20

砂纸、木胶、清洁剂……

浪费:$45

各种思虑不周,买了没用,又没法退货的。

如果现在让我用已经买了的工具,立刻原样再弄一套的话,大概只需要花 $400 吧。


UPDATE:后续的一些大件装备,也列在这里

床垫,我之前就已经有了。其实是满高级的,很薄的硬海绵床垫。国外全是软床垫,舒适的硬床垫很难找的。

窗户:$160,很小的舷窗,自己把车厢侧面的铁皮锯个孔,窗子装上去。内层有纱窗,车门都关闭的时候,透气会好很多。

车内挂钩:$50~,为了好玩,很多地方都用了攀岩时装在岩壁上的那种挂片,很贵的。

窗帘,这边扯块布也不便宜……

固定在床板一边的小柜子:$20

电力

  • 蓄电池:$160,98Ah AGM Deep Cycle
  • 电池盒:$60,电池放在里面,还有相应的点烟器、USB、Anderson 接口。
  • 太阳能充电板:$120,包括 120W 可折叠的太阳能充电板、稳压器、电缆。
  • 逆变器:¥300,淘宝要便宜很多。300W 纯正弦波。笔记本和一些小电器够用了。其实功率更高的 3000W 的也有,但噪音、散热、空耗电,都是问题,所以日常还是用小的。

车载冰箱:¥500,淘宝比澳洲便宜很多。日常并不会经常买需要冷藏的食物,所以启动的时间其实不多,但到了需要的时候,还是很管用的。

取暖炉、气罐、厨具……待续。等用过了这个冬天再评价。

Draw Force Curve of Some Recurve Limbs

做了一套简陋的系统,可以测量手头几副弓片的拉力曲线,再由此算出弓片的拉力升值曲线。

  • 拉力曲线(DFC,Draw Force Curve),根据每个人的实际拉距,找到对应拉距时,需要的拉力。以及拉弓过程中积蓄的能量(曲线下方的面积)。
  • 拉力升值曲线(Smoothness Graph / Weight Change / First Derivative of DFC),每个拉距时,拉到下一个英寸,所需要增加的力量。拉弓的过程中,肌肉的配合发力方式,在不断地变化。不同拉距处,力量的突然增加、减少、或者平稳,都会对发力产生影响。打猎和竞技射准,需要的弓片曲线不一样;直线发力的韩式拉弓,和曲线发力的 KSL 拉弓,需要的弓片曲线不一样。高手是要根据自己的拉距和发力方式,挑选不同弓片的。我们非土豪玩家的杂牌弓片,不能挑的那么精细,但知道自己手上弓片的发力曲线,也有助于思考和调整自己的动作。

我是用超市购物车做的测量架子……弓把拴在购物车上,利用车库两侧的墙,一侧墙上系根绳子拴住购物车,另一侧墙上系一个滑轮,手里的绳子通过滑轮,连在钩住弓弦的行李秤上。这样我就可以站在弓把旁边,一边拉动绳子,一边观察弓被拉开的距离(在箭上做了标记)。

看起来很粗糙,但由此带来的数据偏差,应该不会超过换弓把、调整 ILF 卡口、甚至换一副同款弓片,带来的数据差异。而且这类数据,重要的是看拉力的变化,对拉力本身的精度要求不高。

实际操作中,这套系统表现得很稳定。每个拉距都会测 2~3 次,取平均值,且数值波动通常不超过 0.1 磅。

这货并不是弩车……

另外,

  1. 关于同一副弓片,在不同长度的弓把上的拉力变化。网上常见的说法是:弓把每缩短一英寸,拉力增加一磅。按这个算法,弓片在 19“ 猎弓弓把上的拉力,应该比在 25” 标准竞技弓把上,多出 6 磅。但从下面的数据可以看出,同样的弓片在这两个弓把上的拉力差异,和 6 磅相差很多。这个差异的数值,似乎是和弓片本身的磅数成正比,同时和各人的拉距成正比。那个一寸一磅的说法,应该只是比赛常用的 30~40 磅弓片区间的近似值。具体情况,等测试更多弓片后,再来确认。
  2. 测量时,不小心把 68″ 弓用的弦,装在了 66” 的弓上,导致原本 8.75″ 的弦距(brace height)只有 7.25″。于是把装错弦的数据也拿来对比一下。发现弦过长的弓,虽然在初期每个拉距上的拉力更高(因为要拉开更多距离),但最终会被弦长更短的弓反超。

Risers: Hoyt Satori 19″, Gillo G1 25″

Unit: pounds (lb) / inches

All data are measured with TRUE draw length.

Cartel Fantom EDGE, 41″ short, marked as 66″ 20lbs

匠博火星片,Jumbo Mars, 43″ medium, marked as 68″ 26lbs

三利达圣迹X7,Sanlida Miracle X7, 41″ short, marked as 66″ 14lbs

Hoyt Dorado / Game Master II, 41″ short, marked as 60″ 45 lbs

A simple design of bowstring jig (endless loop)

We know, these jigs are expensive, huge, and not easy for ordering and shipping to many places. There are some DIY solutions online. The hard part of them is, how to make a strong slot or heavy metal fixture to adjust the length smoothly, but it’s not quite necessary. Most of bowstrings are just integer number of inches, so, why not just drill integer inch holes on timber, and fix the poles on these positions?

This is my idea that just needs timber, bolts, drill, and roughly saw cut. A row of holes with 2 inches distance on the base board, and the same 2 inches distance holes on the upper board that can fix the jig in horizonal and vertical direction.

There are two types of radiuses from the string pole to the axis on the upper board. One is 3.5 inches, for any odd number inches of string length (axis distance + 7 inches), the other is 4 inches, for any even number inches of string length (axis distance + 8 inches). If you need more precise length (e.g. 66.5 inches), just make another pair of upper board with the radius of 3.75 inches ( or just twist the string…)

The base board. The shortest hole distance is 46 inches, and the longest is 62 inches. With the upper boards, the system can make bowstring from 54 to 70 inches. Of course, you can make a longer or shorter board as you need.

The upper boards need to be 3 inches wide at least because there are 2 rows of holes. The base board has just 1 row so it could be narrower. I bought a 2.4m long 90mm * 35mm timber (I’m in a metric country…) for the whole system.

I use M8 size drill and hex bolts for all the holes. M6 should be ok as well, but maybe not easy to buy long M6 bolts.

  • Four pieces of 6 inches bolts as string poles, each one needs 2 sets of nuts and rings.
  • Two pieces of 4 inches bolts as the main axis. The length depends on the thickness of the timber. Don’t be too long, so as not to interfere the string serving. One set of nuts and rings for each bolt.
  • Two pieces of 3 inches bolts to fix the upper board on horizonal or vertical direction. The length depends on the thickness of the timber as well. No nuts or rings needed.

There should be around 1/4 inch space between the upper and the base board, thicker than a set of nut and ring, so the upper board can rotate with the nut of the string poles underneath. Use a thin board or several rings.

The Bottom of the base board is not flat as well, because of the head of the axis bolts. So put the rest of the timber under it.

Enjoy.

自制弓弦缠弦架

自己设计制作了一个,缠弓弦(endless loop)的架子。只需要简单的木工钻孔,和不必精确的锯割。

思路

这类做弓弦用的架子,正式的商品要卖 100 – 600 刀,而且体积很大,运费也很夸张。网上有一些 diy 的帖子,但难点都在于,如何做出一个平滑的卡槽,或者能紧紧卡在桌子上的金属件。——但其实不需要任意调节长度啊!常用的弓弦长度,都是英寸的整数值。只需要在木头上的适当位置打孔,然后把缠弦架固定就可以了。

在底板上,钻一排间距 2 英寸的孔,在缠弦板中轴的竖直和水平方向,也钻出距离 2 英寸的孔,无论缠弦板竖直还是水平放置,都可以把螺栓插进旁边的孔里,防止架子转动。

工具和材料

  • 电钻,木工钻头。——钻孔和螺栓,我用的都是 M8 大小。其实 M6 也足够结实了,但 M6 的长螺栓不容易买。
  • 电锯或手锯。长度不需要很精确,随便锯就可以了。
  • 木材。我买的是一根 90mm * 35mm * 2.4m 的木料,足够用了。缠弦板需要打两排孔,所以宽度要超过 3 英寸。底板只需要打一排孔,还可以更窄一些。木材用其它厚度也可以,但中轴和插销的螺栓长度也要相应调整。
  • 螺栓
    • 缠弦杆,4 根 150mm 的 M8 螺栓,每根配两套螺母和垫圈。要上半截不带螺纹的那种,用来缠弓弦。
    • 中轴,2 根 90mm 的 M8 螺栓,每根配一套螺母和垫圈,用蝴蝶螺母更方便(我封城没买到)。
    • 插销,2根 60mm 的 M8 螺栓,不需要螺母和垫圈。
  • 垫板。底板和缠弦板之间,要垫出 1cm 的空隙,给缠弦杆底部的螺栓,留出可以转动的空间。用木板、垫圈、或者木材的下脚料都可以,但太厚的话,需要调整中轴螺栓的长度。

钻孔图纸

底板:长度 > 64 英寸 / 162cm,宽度 > 3 英寸 / 7cm,厚度 > 1 英寸 / 2.5cm。最近孔距 46 英寸,最远孔距 62 英寸,这样可以做出 54 – 70 英寸的弓弦,适用于 56 – 72 英寸的各种弓。

缠弦板:长度 > 9.5 英寸 / 24cm,宽度 > 3.5 英寸 / 9cm,厚度 > 1 英寸 / 2.5cm

缠弦板上的两排孔,对应着缠弦杆到中轴的,两种不同间距:3.5 英寸、4 英寸。

对于奇数长度值的弓弦,使用 3.5 英寸的孔,弦长 = 中轴距离 + 7 英寸。
对于偶数长度值的弓弦,使用 4 英寸的孔,弦长 = 中轴距离 + 8 英寸。

如果需要更精确的弓弦长度(如 66.5 英寸),可以再做一对缠弦板,把孔距设在类似 3.75 英寸的距离。

使用

  • 怎么做弓弦,就不用我说了。自己去搜教程。
  • 因为底板的下面,会露出中轴螺栓,所以底板并不是平的。使用时,用木材的下脚料垫高一下。
  • 中轴尽量拧紧一些。不然弓弦绷的太紧,可能会把缠弦板扯的前后倾斜。也可以把中间的垫板,做的更长一些,但不要妨碍缠弦杆转动。

反曲弓的弓片接口改装

这篇主要是说我在用的 Hoyt Dorado 弓把和 ILF 接口的弓片之间的转换,在这里做一下笔记。

感觉无论折腾什么装备都会遇到不同接口的转换问题……


虽然弓的种类(反曲、复合……)和弓片是否可拆卸(Take-Down)是两回事,但大多数买回家的现代反曲弓(recurve bow),弓把(riser)和弓片(limb)是分离的。弓把是刚性的金属或硬木,用来维持结构;弓片是弹性的竹木或碳纤维,在拉开弓的过程中积蓄能量。而拉开弓所需的力量(磅数),也就只和弓片有关。玩家可以用同一个弓把,换用不同磅数的弓片。这很重要,因为玩家在熟悉射箭技能的过程中,他所适应的弓的磅数,是不断发生变化的;而在不同的场合(矫正姿势、和朋友娱乐、练习射准、打猎……),所需要的磅数,也各不相同。 ——当然,为不同场合(竞技射准 vs 打猎)设计的高档次的弓把,其结构和性能的差异也非常重要。但对于非土豪玩家,好一点的弓把 400 – 1000+ 美元,一般买一个也就够了。

同样档次的弓把和弓片的价格,大约是 6 : 4。事实上,那些非主要场合用的弓片,譬如新人入门矫正姿势的低磅数弓片,可以买比弓把低好几个价位,100美元以下的便宜款式。而另一方面,很多不错的弓,其产品线里,是没有磅数太低的弓片的。尤其是猎弓,几乎没有30磅以下的配套弓片。所以能不能有兼容的接口,让弓把可以配上其它厂商的弓片,也就格外重要。

市场上,弓把和弓片的兼容性,也就比相机和镜头的兼容性,稍微好一点点……至少还存在着一个被大多数厂商认可的接口标准,叫做 ILF – International Limb Fitting。那些太便宜的弓就不说了,把接口做成 ILF 的形状,也是需要成本的。市场上的中高档可拆卸反曲弓里,超过一半是 ILF 接口;其它那些,大多都是历史原因,毕竟 ILF 真正大兴也就是这四五年的事。譬如走奥运精品路线的 Hoyt Formula 系列,性能的确优秀,但那个悬空的设计也确实不适合野外使用,所以只在高档射准弓领域,和 ILF 各占半壁江山。而猎弓领域更是千奇百怪,早年每家的接口都不一样,甚至同一家的不同款弓片也不能互用,有一段时间还流行研发不用螺栓可以徒手拆卸的接口,譬如 Hoyt Buffalo,口碑还非常不错……

ILF riser and limbs

我用的是 Hoyt Dorado,其实是很不错的一款,手感和性能都很好。而且作为猎弓,预留了装瞄准器、平衡杆的螺孔。这样的设计在市面上一直非常少,大多数猎弓因为某种原教旨主义,是不配任何外设的。然而同样接口的弓,一共就只有两款:Dorado、以及莫名其妙加了个手环的 Hoyt GameMaster II。

(我没有摸过 GameMaster 系列,不知道那个手环到底有什么意义。我从来没在其它弓上见到过这个设计。后来 GameMaster II 出现在《Avenger 2》里,成了鹰眼的道具……)

Hoyt Dorado and GameMaster II

这个接口的弓片只有 35 – 65 磅可以选择,300多刀一副。我以前听说过 Dorado 改装后可以用 ILF 弓片,但没摸过实物,当时网络不发达也没找到图,以为需要做木工切割弓片,没有工具也就放弃了。最近又想起这个事情,研究了一下才发现,虽然 Dorado 和 ILF 的接口不同,然而弓片上的凹槽,以及装金属固件时在弓片上打孔的位置,是完全一致的。似乎只需要把 ILF 弓片上的金属件卸下来,然后在那个木孔里塞一个大小合适的环就可以。

TradTalk 有个 2005 年的帖子,是讲如何把 ILF 改成 GameMaster 1 的接口;但 GM1 太久远了,我不确定它和 GM2/Dorado 是同样的接口。然后在 Lancaster 上看到一批库存的 Dorado 弓片,因为弓把早就卖光了,没法配套卖,所以被改装成了 ILF 接口在卖。这下我就放心了。

TradTalk: ILF – GameMaster Conversion

ebay 买了国产匠博的「火星」 ILF 弓片,淘宝¥580(据说它家更高一档加了碳层的 ¥1200「天龙」弓片也很超值,但它自家用着580弓片的整套弓居然卖1980…),正等着到货后 DIY。然后 Lancaster 的人知道了,突然和我说,它家有卖现成的 Dorado 改装 ILF 的零件……

尼玛……这个页面我两天前有看到过。那时候选项和图片里标明型号的小字,绝对不是 DAS 和 GameMaster,只是莫名其妙写了个 short 和 long,谁知道那是什么鬼!明明是知道我要买后才悄悄改明白的……好吧,本来还担心改装时五金店里合适的金属环不好找,如今默默地在 Lancaster 下了单,等东西都到了再来 update 改装图……


所以 DAS 接口的弓片也是可以用这个零件改成 ILF 的,这个我倒是早就知道了。DAS 和 ILF 也是接口不同,但弓片上打孔的位置相同。后来 DAS 官方早就同时在卖 DAS 和 ILF 两种规格的弓把和弓片,还做了让 DAS 弓把直接用 ILF 弓片的转换器(看起来好重……)。


Update 2020-6-5:

便宜的 ILF 弓片,和 Lancaster 买的 Dorado 改装零件都到货了。改装后实测能用,然而还是出现了一些问题……

首先是 ILF 弓片的末端要比 Dorado 长一点点,除非用砂轮磨掉,否则和 Dorado 原配螺栓垫圈末端的 L 型槽对应不上,只能另配螺栓。(螺栓尺寸我忘了记了,回头补上)

Dorado 原配的垫圈,刚好对应原配弓片末端的长度。ILF 弓片末端会更长一点点
换成 ILF 后,需要另外配螺栓

把 ILF 弓片上原本的零件弄出来很容易,在弓片孔里随便垫个什么,敲两下就出来了。但 Dorado 的改装零件的外径和 ILF 孔的大小非常接近,塞进去很麻烦。Lancaster 的客服说他们是用车床压的,我这边只有锤子,对准了敲很久才一点点敲进去。只有一边的弓片敲的很完美;另一边大概是敲的太狠了,零件的内孔被挤的小了一圈,以至于弓把上的圆球不能完全塞进去。实测还是能用的,然而看着很不爽。

左:Dorado / 右:ILF
ILF 零件敲下来的样子
一端的弓片改装的很完美
另一端的弓片,可能敲的太用力了,最终孔小了一点点,不能完全塞进去,然而还是可以用的……

其实我觉得也不一定要买 Lancaster 的转换零件,直接找个尺寸合适的金属圆管就可以。我用游标卡尺量了尺寸:

  • ILF 弓片拆掉零件后,孔的直径是 9.34 mm
  • Dorado 弓把上圆柱的直径是 6.48 mm
  • ILF 弓片打孔处的厚度 14 mm,这个未必所有的弓片都一样

所以金属圆管的外径和内径,必须在这个范围之内。我觉得相差小于 0.1 mm 的话,并不会松动吧。淘宝上定制铜管的精度是 0.02 mm,所以我觉得需要的铜管尺寸为:

  • 外径 9.30 ± 0.02 mm
  • 内径 6.52 ± 0.02 mm
  • 长度 12 mm,这个误差大一点,最终凹进去甚至凸出来一些,我觉得都无所谓的

我现在做零件不方便,哪位在国内可以上淘宝试试。如果不用金属的话,不知道树脂 3D 打印可不可以(似乎还能减震 ^^

自制手帐

秀一下在用的本子:按照色影无忌上的攻略,自己山寨的 Midori Traveler’s Notebook。原版有普通款和护照款两种规格,但我个人感觉太大或者太小,于是做了A6的尺寸,夹几张明信片刚刚好,也不会显得滥大街。
20141104_01
淘宝买的植鞣皮,原色,用砂纸打磨后,浸了一层牛油。已经用了两个多月,效果基本稳定。颜色比我期望的要深,但还算能接受,要求不高也就这么用了。可能是因为油涂多了,也可能和上油前打磨有关。实际操作中影响最终效果的因素非常多:要不要打磨?正面是粗磨还是抛光?背面带毛还是磨秃?要不要上油?上油在打磨之前还是之后?打磨时要不要浸水?(浸水会变硬?)……每种选择造成的效果都不一样,每个人喜欢什么效果也不一定(染色?上油?背面要不要毛茸茸?),不同地方买的植鞣皮也不一样,即使完全按照攻略也不一定做的和攻略一样。无忌上推荐皮子厚度>2mm,我后来买的1.5mm效果就很好。以我的经验值,自己总结出来的规律,换家皮子可能就不对了。所以大家自行斟酌,建议皮源稳定后多试几次。
ps. 其实淘宝有很多家,直接卖山寨TN的套装,各种颜色的皮子,都帮你裁好打孔,自行组装即可,但效果肯定和原版TN不一样,不过我摸着原版的质感也说不上多喜欢。所以还是看个人喜好。
20141104_02
必须装备:
皮子
打孔的冲子、锤子
弹力绳
剪刀,皮子铺¥8买了把全铁的,剪皮子很爽
非必须装备:
修圆角的冲子
砂纸
透明的牛油或鸡油
尺、笔
原版TN藏绳结用的铅封,其实绳结塞在角落也不难看,淘宝很难找到完全一样的铅封,也可以去买正版的附件(铅封+绳子)套装
染色剂、封边油……这种高级技术就暂时不谈了
封边油,我试过一次,黏黏地效果不好。有人说高手用CMC或蜂蜡,懒得试了。植鞣皮很结实,粗细不到2mm的皮条,我徒手很难拉断,短时间内看不出什么边角皲裂的迹象,走粗犷路线的话,感觉没有封边的必要。
捆扎本子的方式。原版TN的绳结在本子背面正中,很诡异的设定,写字时略有不平,无忌上把绳结放在本子脊部中央,我试过,效果不错。但后来觉得也没必要把捆绳和本子连在一起,就单独用个绳圈套着。
本芯。淘宝上卖的芯全是官方TN的大小,A6的很难找。无印良品有A6的本子,¥7~9,效果不错。但我后来都是自己做的,淘宝的道林纸,裁成A5后对折订起——需要那种可以扭90度的订书机,或者直接用线缝。叠起的纸张对折后,外侧并不是平齐的,需要用专门的裁纸刀裁齐;我只是粗粗地剪了下,也无所谓。
20141104_03
关于行事历。我在台湾无印良品见到有印好行事历的A6手帐,大陆貌似没有。Philofaxy网站提供各种月历周历双周历日历,可供打印。很多办公软件(Libre/MS Office、Foxit Reader)都有如何打印成对页小册子的输出选项,请自行摸索。
20141104_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