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outdoors

  • Nomadland – 6,燃气系统

    关于车里用的燃气炉灶方案。因为只是简单的 van,而不是正式的房车,不存在内嵌的燃气系统,只是每天把各种气罐炉头搬来搬去。简要地说,每天使用最多的方案是: 从大号液化石油气罐(POL),先转成美式一磅罐卡口(UNEF 1″),再转接到户外圆罐炉头(Lindal B188)上。 这样的组合,可以随时把其中的一些环节,替换成其它款式的气罐和燃气用品。 户外常见的气罐接口,大概有这五种: ① POL,也就是最常见的大号「煤气罐」,准确地说,叫「液化石油气罐」。我这边日常可以买到的,有 3.7kg 和 8.5kg 两种容积。大的更划算,但我的床板下面只能放进小号的,换一瓶气大约 $20,Bunnings 和很多加油站都有换。 还有一种 LCC 27 接口,是 POL 的升级版。近年来政府渐渐把 POL 气罐,升级成更安全的 LCC 27 接口。这个是向下兼容的:原先用在 POL 上的管线,仍然可以拧进 LCC 27 的气罐;反之则不行,LCC 27 专用的管线,不能用在 POL 气罐上。所以,使用 POL 的管线,就不必在乎每次换到的气罐,是旧接口还是新接口。 ② 3/8″ BSP-LH,另一种大号石油气罐的接口,通常只有专门的户外型房车才会使用。加油站很少见,更换气瓶也远不如 POL 方便。可以很方便地改成 POL,户外店有转接头卖($15)。 ③ UNEF 1″ / BOM,北美常见的一磅重的绿气罐,北美的加油站和便利店到处都是,但澳洲和中国很少,只有专门户外店才有。 ④ Lindal B188,又名 7/16 UNEF,户外背包露营时,最常见的扁圆气罐。虽然北美有很多炉头,都是 ③ 的…

  • 「澳大利亚」的最高峰(们)

    澳大利亚最高峰是哪一座?无论是用中文还是英文,都能很轻松地搜到答案——位于新南威尔士州的科修斯科山(Mount Kosciuszko),海拔 2228m,是「澳大利亚的最高峰」。然后,很多华人说着说着,就说成了「澳洲最高峰」。 对此,隔壁的新西兰人是有异议的。新西兰的最高峰库克山(Mount Cook),或者用当地毛利语奥拉基山(Aoraki),海拔 3724m,比科修斯科山更高。于是,新西兰人会吐槽:你们只是「澳洲大陆最高峰」,绝对不是「澳洲最高峰」诶。 其实「澳洲大陆」的概念,是很模糊的。在中文里,「洲」或者「大陆」,更偏向于被水环绕的巨大土地,也就是澳大利亚主体的这块大岛。但英文的 continent 范围会更大一些,偏向地理学的概念。一万年前的冰河时期,现在的澳洲大陆,和周围的塔斯马尼亚岛、新几内亚岛,是有陆地相连的,后来才被海水渐渐淹没。作为「澳洲」的 Australia,在地理学上如何定义,以及亚洲和澳洲的分界在哪里,有几种不同的说法。但无论哪种,都把新几内亚岛,作为澳洲的一部分。而新几内亚岛西部,位于印度尼西亚境内的查亚峰(Puncak Jaya),海拔 4884m,是最受认可的「澳洲最高峰」,也是地球上最高的岛屿山峰。 然而,这些对亚洲和澳洲的划分,把印度尼西亚一分为二。如果在行政上,把印度尼西亚整个算在亚洲里面,那么,在联合国定义的「大洋洲 Oceania」的国家范围内的最高峰,是同样在新几内亚岛上,距离查亚峰不远,属于巴布亚新几内亚的威廉峰(Mount Wilhelm),海拔 4509m。 而新西兰,在很多时候,反而不属于「澳洲大陆」这个概念。在板块构造学说中,新西兰属于西兰大陆,水下的板块面积,几乎与澳大利亚相同。然而,在地缘政治、自然地理学、生态学方面,有一个术语叫「澳大拉西亚 Australasia」,用来涵盖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有时包括新几内亚和周边岛屿,有时并不包括。很多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之间的比赛,以 Australasia 命名,两国甚至还以 Australasia 的名义,合并参加过网球戴维斯杯和两届奥运会。从这个角度讲,新西兰人称库克山(Aoraki / Mt Cook)为「澳大利亚sia 最高峰」,也是可以的…… 那么,说 2228m 的科修斯科山,是「澳大利亚这个国家」的最高峰,就可以了吗?也不是。 1947 年,英国将其最偏远的领土之一,印度洋南部的赫德岛和麦克唐纳岛(Heard and McDonald Islands)移交给了澳大利亚,从此成为澳大利亚的领土,被世界上大多数国家承认主权。赫德岛上的活火山毛森峰(Mawson Peak),海拔 2745m,比澳大利亚本土的所有山都要高。 还有更高的。包括澳大利亚在内的七个国家,宣布在南极洲拥有主权领土,但尚未获得普遍承认。在澳大利亚宣称的南极领地上的麦克林托克山(Mount McClintock),海拔 3490m,比本土和赫德岛都要高。如果再算上南极冰壳的高度,那么「澳大利亚国家」的宣称领土的最高点,则是冰穹阿尔戈斯(Dome Argus)或称冰穹A(Dome A),海拔 4093m。 所以,2228m 的科修斯科山(Mount Kosciuszko)的地位,精确地讲,只能叫 mainland Australia’s highest peak,(和「中国大陆」类似用法的)澳洲大陆最高峰。 最后,更扯淡的,夏威夷的冒纳凯阿火山(Mauna Kea),虽然海拔只有 4205m,但当地旅游指南一直号称,如果包括海平面以下的部分,从山脚到山顶的落差高达 10211m,是远超珠穆朗玛峰的「真 · 世界第一高峰」。虽然夏威夷属于美国,但从文化地理学的角度,仍然是大洋洲波利尼西亚群岛的一部分。…

  • no rocks, no icecream

    最初的话题是前两天在网上取笑某种阴谋论:石头其实是软的,只有你摸它的时候,才会绷紧了让你以为是硬的。然后五块石头同学就被at了。当时的第一反应是用开玩笑的语气开始飙车:什么啊弄得人家又是软又是硬的(捂脸…… 然后今天逛 Tidbinbilla 自然保护区的时候,在角落里看到一张废弃的宣传画:No rocks, no icecream!口号和画面都莫名诡异,看着更像是情欲系了,继续围绕石头软啊硬啊之类的话题飙车,还能从冰淇淋联想到硬了之后的某种液体…… 然而这句话,放在自然保护区里,是什么意思呢? 查了一下,出处是 1981 年,美国亚利桑那地质调查局的地质学者 Wesley Pierce 的一篇名为 no rocks, no ice cream 的论文。 Peirce, H.W., 1981, Things geologic: No rocks, no ice cream. Fieldnotes [Arizona Bureau of Geology and Mineral Technology], v. 11, no. 2, p. 6-7. 原文在网上已经找不到了,看其他人的 review,大概是讲述冰淇淋的生产过程中,和岩石的各种关系。虽然冰淇淋只是用牛奶做的,但盖牛棚需要混凝土,养牛需要钻井抽水,冰淇淋冷却需要矿石中提取的化学材料,以及环节中涉及的金属乃至塑料(?)设备,都需要从矿石中冶炼。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讲,我们的文明是围绕着各种岩石和矿藏而存在。 好吧,这个思路虽然牵强了点,但确实有趣。而且这个宣传单的画风超级赞。但是,在保护区角落里这样玩梗,也太硬核了吧?我连 paper 的原文都找不到了…… Tidbinbilla 保护区开车兜一圈大概15km,能看到袋鼠(大多是 wallaby)、考拉、鸭嘴兽(很难见)、以及各种小兽和鸟类。围栏上贴着告示,让人们不要骚扰路上的毒蛇。园内装饰充满着朋克气息…… Update 2022-9-23 根据…

  • 记梦录 2020-7-13

    前面这段和做梦没有关系:我今天在自然保护区被 bandicoot(中文叫袋狸?)咬了。可能是烤肉后身上味道太重,用面包渣喂袋狸的时候,对方吃完我手心的面包,突然狠狠一口咬住我的食指上,甩了两下居然甩不动,只好等它过了几秒慢慢松口。食指被咬到出血,用冷水冲了一阵子也就止血了。后来去保护站要了片止血贴(bandicott 是 bandaid 的托儿么?),大家狂笑了一阵子也就算了,没人提疫苗的事。话说我是他们知道的第一个被 bandicoot 咬的人,如果发生什么变异,要记得反馈。 从保护区回家后睡了三个小时。梦见我似乎变成了福尔摩斯,在几个泳池组成的大房间里,还有一个妹子版的华生。警察们在一个泳池里研究一套有很多格子的机械转轮系统,试图调配出某种解药,时间很紧。我也研究了很久,才把机械系统的原理搞清楚了一点。警察审问罪犯,罪犯笑着说你们来不及找到线索的,然后又说线索在书架上的一本鲜血的羊皮书里。我心里想这肯定是在转移目标耽搁时间,随手抽出那本书,不过是一本古兰经而已。然后我突然想到线索可能在其它没被关注的泳池里,果然发现一个手电筒拖着几条飘带,在池底贴着边转圈。我捞出手电筒,拧开,掉出几个白色乒乓球,犯人的脸色变了,警察连忙把他控制住。这时犯人的哥哥(梦里是一个好人的设定)突然出现,接近我想要灭口,警察来不及阻止。那个人用双掌猛拍我的太阳穴,然后把我的头一拧,我勉力保持清醒地缓缓倒下,女华生哭着奔过来。然后我就醒了。 醒来之后两边太阳穴就像真的被人砸过一样,头晕晕地,胀疼了好一阵子才清醒。 我一直好奇梦里面那些仿佛在学习新知识、研究未知的机械结构、或者在解谜的场景,是如何生成的?因为很多次醒来之后,回忆梦里的情节,仍然会觉得 surprise,而不是那种清醒时就能够预设出的场景。

  • 自然之心

    在探寻德鲁伊修炼过程中的一个问题是:如何面对蚊虫滋扰?那些在森林或草原奔驰的景象并不像画片上看的那样美好,如果真正身在其中时间长一些,就会有各种虫类围上你,嗡嗡或是啮咬,即使在沙漠里蒿屎也会有蚊虫叮上屁股。对牧民、溪钓或背包客而言,有各种物理或化学上的驱虫方法;但作为德鲁伊,这种对蚊虫的隔离,本身就意味着对自然之心的拒绝。有证据显示在成为德鲁伊之后,存在某种神奇的力量能够和虫类和谐相处。但新人如何在林中受滋扰的情况下完成入门感悟,是难以回避的障碍。 确实有一些入门者用驱虫的方式进行感悟,但这需要构造一种认知:拒绝蚊虫并不意味着拒绝自然。这并不是简单自我催眠能够做到的事情,因为你不光要自己相信,而是要自己让自然相信这一点。他们中不少人在哲学上成就非凡。很多流派认为(甚至这些人自己也不否认),这样感悟到的自然之心存在不可知的缺陷,但在当前世界的德鲁伊水平范围内,那些缺陷还没能穿透哲学家们坚定的方法论表现出来。 这个障碍在宏观上从来不曾影响到德鲁伊群体的延续。无论什么时候都会有天才,某种生理天赋让他们可以不受蚊虫叮咬、或者无视叮咬、甚至——享受叮咬,障碍对他们不是障碍。另一种(其实这才是最常见的)跨越障碍的方式是传承,德鲁伊导师开放自己的自然领域让学生感悟,从一开始就能够达到和虫类的和谐。也有人说上述两种方式才存在着心灵上的缺陷;但同样无法证明。 (杨威利写战史时就是这样子吧。)

  • 机关枪牧师

    Machine Gun Preacher,★★★★☆。尽管拍的(尤其是前半截)很拖沓,但看在内容的份上,还是要多给一颗星。 片子最后还是免不了接个光明的尾巴:主人公最终在帮助非洲儿童的过程中,也成功克服了自己的暴戾,和家人也达成沟通。向着完人又近了一步。——我不知道真实故事中Sam Childers是否也存在性格上的缺陷以及最终是否克服;我还没有详细了解过他们的资料,也可能又是像《三杯茶》那样,做的比描述的要不靠谱(1、2)一些。 上上周悉尼《每日电讯报》的Kony广告。顺便说一下电影里和主人公一起作战的就是年初劫持我国驻苏丹工人的反政府武装的另一分舵。。。虽然那边局势实在没有谁能称得上正义。 ——————— 在光明尾巴出现前V一直说这个人性格好偏激啊,从一个极端(贩毒)到另一个极端(为非洲儿童卖房抛家)。我只想说,我们需要这样的人。我们需要有人拎着枪保护非洲儿童、拎着购物袋去拦坦克、或者去拍他们拎枪拎购物袋的样子。也许正是各种恶劣性格,才能让他们做出这样的事情,无视安危、牵挂、等等正常人认为脑子不正常的人才会做出的选择。这样的人不是你们,也不大可能是我,但我们需要这些人的存在。所以我可以在最大程度上理解他们有缺陷,容忍这些缺陷造成的损失。我们没有资格要求他们在性格上也要变成完人,或者说变成像我们一样。即使从宗教的角度,我觉得那些选择为了非洲儿童不顾一切的,比起在教堂里选择维护家庭和美的,前者在综合评估上也应该离上帝近很多。 就像lola那边说的:只要人家是来帮忙,我们(绿色江河)就接受,他们什么目的我们不管。 就像那些摇滚乐,他们中绝大多数性格上都是混蛋,但这不妨碍我们宠着他们把音符射到我们脸上。 就像我最厌恶五毛(以及所有立场维护者)们的一点:他们从不正面回应那些有理的、至少他们答不上来的诘问,或者那些在斗争着的人们所起到的积极作用;而是指责对方哪里考虑问题不全面、或者性格品德上有哪些缺陷,或者同一阵营的其他人有哪些缺陷。。。。我对公知们也是满宽容的,即使他们去东师古村的路上搞一夜情。 当然这是个定量的问题,取决于牧师们所做事情的彪悍程度以及性格上的不靠谱程度,以及二者在不同人心中的比重和衡量标准。满腔热忱做NGO却不懂理财,也绝对是灾难。但那些户个什么外,就觉得有资格在别人面前号称横着挥洒青春的,还不够看啊。

  • Into the Wild

    ★★★★☆,本文含剧透。 退烧时终于看完了著名的《Into the Wild》。扔在硬盘里2年多,当初直接把进度拖到最后,看主人公垂死时写happiness only real when shared,然后想这种末了回归主旋律的情节好无聊,后来也就一直没兴致去看。但心中不免困惑:这种甘愿远离尘世在野外结束生命的人,最后怎么会冒出shared这种想法的?狗日的编剧真是为了迎合主旋律观众不择手段啊。 完整地看一遍才知道:原来就是个幼年受家庭问题刺激的人,独自在外面青春激扬了两年,其间和各式路人交往后做装逼状离开—-看上去很像奥多和绿野的那群射手男,于是我越发困惑,这样的人最终怎么会甘心在野外赴死的?看到最后。。。原来是觉得high的差不多鸟,也把带出来的米吃光鸟,已经打算回家鸟,却因为河水暴涨回不去鸟,然后再也找不到吃的,然后吃错了野菜,才中毒翘掉滴。。。 于是整个主人公死去的过程中我一直忍不住在爆笑。Mielikki(森林女神)有灵,那时一定在阿拉斯加上空鄙视地看着下面:你以为老娘是公共厕所,想来就来想走就走啊?! 哈哈 哈哈 哈哈哈 —————– 想起许褚裸衣斗马超,后来曹军大败,许褚臂中两箭。毛宗岗批云:谁叫汝赤膊? —————– 某人去看老师,说最近读了某本书觉得有些观点不好,老师怒骂:所有书都有好的和不好的方面,只盯着那些不好的,如何能学到东西? 具体的人名和书名记不得了,一堆国学牛人。近年来每当我看完某本书/电影/blog,想要毒舌的时候,都会想起这个故事。但是……每次想过后还是觉得毒舌好爽啊~~ —————– 不过《Into the Wild》的摄影和小清新风格的剪辑,确实不错的说。

  • [2009 旅行] 3 – 坎普气质

    [yy帖] 就像在胶片时代,一台相机拍过的胶卷总价值,超过相机本身价格,这台相机才算得上物有所值一样,一顶帐篷用过的次数,换算成当时当地最便宜的床位价钱,其总和超过帐篷本身价格(在宿舍楼下亮骚式地住一晚不算),这顶帐篷才算物有所值,从此散发出 outdoors 的强大气场,感知+1,魅力+1,坚韧豁免+2,视携带者信仰而定增加 Olidammara / Obad-Hai / Ehlonna 神术施法次数+1,携带施法失败率+0%。 [炫耀帖] 这样的相机我有6台,当然主要是因为它们大部分都很便宜;这样的帐篷我有过3顶,包括我的第一顶,早已被卖掉且卖掉时还有的赚的很土的Ozark,包括只在箭扣上用过几次,这次出去被彻底开了光的Luxe Rocket。 景洪,澜沧江畔。大块的卵石滩。风绳缠在地钉或树枝上,刨开石头埋在最下面再用石头压住,中间用杖子支起来,勉强可以抗风。帐内卵石凹凸不平,懒得清理了,把登山包清空了,垫在上半身防潮垫的下面。晚上风大,吹着很凉快,且睡前还能裸身溜到澜沧江里去泡澡,甚爽。但白天极热,9点后就不能在帐子里睡下去了,骑着车四处兜风。 泼水节的前两天,江滩上有大规模的“赶摆”(市集)。帐篷就放在市集的最外沿,和旁边推三轮卖瓜的混个脸熟,用小锁头把内帐拉链锁住,出去逛一天也不用很担心失窃。晚上坐在帐边看孔明灯。两天后人散去,风却渐渐大了起来。只好搬到河堤上去找地方。 这款帐篷由于没有帐杆,不能自主地立在平地上。在没有高处栓绳子又不能打地钉的地方,譬如街边的水泥地,就很难搭的稳。因此就很难肆意地找凉快的地方搭。转了一圈又回到离江不远的草坪上,晚上没有风,有蚊虫,树上的蚂蚁顺着绳子爬到帐子上。且有了摩托车就不必太在乎重量。于是当时很是后悔带了这款帐篷出来。不过后来摩托被扣,背着大包走路的几天,这款的表现还是不错的。 雪林乡,晚上下雨,懒的搭帐篷了就想在乡里的小学校借宿,被以“边境管理严格不让留宿外来人员”拒掉,最终傍到在村公所值班的大学生村官。小屋里蚊子的个头很恐怖,因此还是把内帐拿出来。把外帐的绳子栓在门框钉子上再勾住内帐,帐尾缠了登山杖卡在屋角的椅子上,帐内左右用三脚架和杂物撑开。睡的很舒服。 芒市。深夜没赶上去瑞丽的长途车。在华丽丽的大道边过夜,对面是华丽丽的检察院。最常见的路边搭法:外帐头尾拴在树上,四角找石头撑开(也可以直接在内帐用东西撑开),里面挂上内帐。后来在绵阳等地都是这样搭的,图略。 天气热的话,也可以把外帐翻开,露出半边纱帐,或者用上张图的纯内帐搭法。但增加的凉爽程度,或许还没有在帐内脱光了舒服。于是常常在通风与裸睡间抉择。。。 大盈江。这好像是唯一一次,平软地面上的标准搭法。登山杖撑起最高点,各个角用地钉固定。效果很好。但感觉无论如何都不可能像官方演示搭的那样板生,脊部挂内帐的地方总是会下坠一点,形成折线,于是怀疑官方的演示图有猫腻(至少两边各3个固定点,它只钉了2个,从而造就很美型的底部弧线)。 东竹林寺。在人家屋檐下搭到一半,被路过的喇嘛邀到家中去过夜。有被褥无床,地板很脏的时候,可以用外帐垫一下。 白马雪山下的看林小屋。这次睡袋带了两个,Camp的小蚂蚁和Ontrip的真丝内胆。隆重推荐后者(垫子上黑色的小块),绝对是大车店镇店之宝。旅店被褥不干净,可以用;借宿时觉得自己不干净,可以用。裸身钻进去,滑溜溜很舒服的说。 最后一次,在映秀。5.12胡core讲话后的晚上。街上各路来参观的土人太多,考虑了一会儿,还是不想和他们去住板房。当晚下雨,睡的很安逸。 貌似这款已经停产了。Luxe的新款X-Rocket,号称又轻到800多克,但看起来感觉不大好,下半身被省略得只有单层,透气、积露方面,应该都不会很好。

  • motor trekking tips

    车架需要焊,尤其是延出去架后厢的地方,很容易颠断 前后减震弹簧需要加油,还有轮轴承….事实上类比藏区的那种路,让我很担心 油箱里加少量机油,但仍不能排除抱缸的可能 注意检查机油,这次不到1000km用光,很惊讶,化油泵那边可以调节机油流量 事实上不应该一次性飙太久,要停下来歇歇车 但长时间运转后,熄火只停很短时间(比如吃顿饭)再跑,则有可能因为内外冷却不均而致抱缸 开到高速时迎面风很大,注意头盔不要漏风,以及盖上头盔后的可见度 夜晚高速时前方可见度低很恐怖的,改装加大车前灯的功率/亮度 草原、沙土等松软地面,车支不起来;躺到放,则有从油箱口漏油的可能 骑车时可以常持相机,最好用胸带固定;但要考虑其它车辆扬尘的恐怖 自己骑车很困的…..

  • Luxe Rocket初体验

    5月底,箭扣城楼 第一次用就脱离了正规搭法,城楼上完全没有打地钉的地方 还好尾绳够长,顶部拉到烽火台上面,高高地吊着 钉脚的松紧带系在城砖上,四面抻开 里面空间还是不小的 这个帐篷在不同环境下可以发挥创意,用着满好玩的 1.3kg,¥300不到,作为UL的入门型还是很赞的 本来想买更轻的0.8kg的Takin,但总担心单层帐的内壁凝露问题 或者等有米了直接考虑BD Lightsabre bivy…. “正规”用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