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工具

为了写长篇论文,整理各种散碎的构思和素材,尝试了一圈现有的写作工具。把体验的过程记一下。

先说结论。符合刚需,可供选择的,只有下面这几个。目前的考虑次序是:

  • 思源笔记、Lattics、Scrivener(付费)、Manuskript、Joplin、CherryTree

参考过,因为不满足刚需被淘汰的:

  • Effie、Flomo、Heptabase、Logseq、Notion、Obsidian、Onenote、QuollWriter、Ulysses、Writeathon、Zettlr、印象笔记

有一些我知道但没有去试的,譬如 IA Writer。以及这些年似乎有很多,给网文作者开发的写作工具,就不去一个个试了。毕竟我只是要找个自己能用的,而不是做这方面的全面评测。

不在意的要素:

首先,我寻找的这个工具,是为了一个特定的写作项目,而不是日常泛泛的信息管理。所以,一些对于后者而言,很重要的功能,我是不需要考虑的。

  • 运行速度。我知道一些工具,在文档增加到上万条后,会变得很卡。但我这里最多几百个文档,就不必考虑这个问题。
  • 是否便于导出 / 迁移到其它工具。一些工具的迁移性很差,乃至管理很多信息后,让人有被这个软件绑架了的感觉。但对我而言,只是需要把几篇最终成品,手动转移到其它工具去排版。

一些对我而言的刚性需求:

  • 支持 Windows。一些传说中很优秀,但只能苹果用的,我就不去看了。淘汰:
    • Ulysses
  • 内容对运营商不可见,尤其是大陆背景的运营商。淘汰:
    • Notion、印象笔记、etc.
  • 可离线使用。有一些工具,我不确定能不能离线,但安装桌面客户端后,需要先注册个账号才能用。而且这么搞得大多是国内开发。结合上面那条,我就不继续试了。淘汰:
    • Effie、Flomo、Writeathon
  • 支持三层以上的目录结构。淘汰:
    • Onenote,这个只是随口提一下, onenote 的块编辑太迷了,我试过几次,从来没习惯
    • Logseq
    • QuollWriter
  • 可拖拽排序。这一条淘汰了很多,其实非常优秀的工具。其中一些,甚至是我日常其它方面的主力工具。但对于构思长篇文章而言,可以随时拖拽排序,而不是改变文件名手动排序,对我很重要。淘汰:
    • Obsidian,很可惜,Obsidian 在其它方面几乎完美。有可以手动拖拽的插件,但只能改变第一层目录的顺序
    • Zettlr,这个我也很喜欢,而且它整合 zotero 的功能似乎很好用。我回头会试着用它来整理成稿
  • 费用。能免费用当然最好;可以花钱,但作为一个我会长期使用却又不是每天使用的工具,我更希望是一次性买断(譬如 Scrivener),而不能接受付费订阅模式。淘汰:
    • Heptabase

一些不是刚需,但会是我选择的重要因素:

  • 界面舒适程度。一些老牌的英文软件,打开后默认的界面,还是满不适应的……而且英文字体也很小。虽然很多是可以定制的,但我没时间慢慢去调。
  • 可视化的 markdown
  • 内部文章链接,是否双链倒无所谓
  • 分屏,同时编辑两篇文章

其它可有可无的加分项:

  • 可以把不同的项目存在独立的文件夹里,每次只打开一个项目,便于在不同项目之间切换。
    • Lattics 好像是不可以的?所有的项目都放在一个边栏界面里。这样偶尔用一次无所谓,但不能作为长期进行多个项目的工具。
    • Joplin 在这一点上减分比较大,但反而是因为,这本来就是我的日常主力笔记工具,和项目混在一起,就太乱了。
  • 可以调用其它外部编辑器
  • 支持 zotero,具体我还没细看
  • 卡片模式,我还没体验到,单独用一个文件夹来保存零碎想法,和卡片比,有什么区别?
  • 多设备同步,这大概是思源和 Lattics 的付费功能?
  • 直接在文件管理器里,访问项目的文本和媒体文件
  • 学习复杂度
  • 卡片模式
  • 开源
  • 费用

六种工具的横向比较。空白的是我还没仔细看的。

ScrivenerLattics思源ManuskriptCherryTreeJoplin
界面★★★★★★★★★★★★★
markdownxxx
内部链接x
分屏xx
切换项目xx
外部编辑器xxxxx
zoteroxxx
卡片x
多设备xxx
管理媒体文件
学习复杂度★★★★★★★★★★★★★★★
开源xxx
国产xxxx
费用买断免费+订阅免费+订阅免费免费免费

主宾谓

之前聊到,日文、藏文的语序结构,和我们习惯的中文、英文不同,是谓语动词放在句子最后的「主语-宾语-谓语」的形式。

  • 中文、英文,是「主-谓-宾」。譬如:我-是-学生。我-想-你。
  • 日文、藏文,是「主-宾-谓」。类似于:我-学生-是。我-你-想。

:(吐槽)所以人们常说的,日本人懂礼貌,会听人把话说完。其实是因为这样的结构,需要认真听到最后一个词,才知道整个句子要说「是」或「不是」啊。

:对于需要使用不同敬语的日本人,也方便他们先把宾语对象列出来,再根据其身份,决定用什么样的敬语去修饰动词。


另一个 blog 有时候写得少的原因,大概是在「文章是在写给谁?」这方面,无意识地发生了混乱。

除去一部分

  • 技术贴
  • 分享有趣的经历或见闻
  • 对自己状态的描述、分析、展示

的篇目;其它很多文章,应该是(有意识或无意识地)有一个,潜在的写作对象的。他可能是

  • 现实中特定的人,可能是情感相关,也可能只是隔空喊话。当然,对方未必会来看;
  • 一个虚幻的,用来倾诉的对象;
  • 想要吐槽的某些现象,所代表的人群;
  • 预计会来看这个 blog 的读者们,不是特定的人,但有某种同温层特质;
  • 也可能,这个对象还是我自己。

于是,经常写到一半,突然意识到这个对象的存在,然后陷入「我这样写,有什么意义吗」的沮丧,也就不写了。

又或者,吐槽吐到一半,突然意识到,我所吐槽的特质,其实和来看 blog 的人,并不相关。于是反而担心,会不会让读者们对号入座产生误解,或者觉得我这个对空掰扯道理的样子很爹味儿之类的。

——就像在「主-宾-谓」的句子里,谓语写一半了,才意识到,那个预设的宾语的存在。

苟日新

突然被人跑来问,是怎么做到写博客坚持这么久的,而且可以持续输出?

(荣幸地,拿起话筒:)啊,我不觉得我这个样子,叫做「持续输出」啦。早就连每月一更都不能保证了,而且那些技术相关的帖子,在我心里都不能算是「更新博客」的,用这些凑数也为我自己所不齿……

但我看到这个问题时,首先想到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大概是因为,这个站就一直在这儿吧~ 我的技术能力,不需要花什么额外的精力,就能让这个 blog 一直存活下去。于是,想写东西的时候,这里始终有个地方,可以让我写。

——也有很多时期,是完全写不下去的,长时期没法去面对、去反刍自己的生活;然而也没必要因此而关站,就让 blog 存活在那里,终归是个表述的出口。大概是因为,我也是希望,自己能够从那些「无法整理自己」的状态中,渐渐走出来,回复到可以写东西的状态吧。所以站点的持续存在,满重要的,因为确实能感觉到,想写点什么的时候,如果没有这么个站,又或者需要自己重新架一个,可能也就不写了……


这种「随时可以在站点写东西」的状态,也影响着对 blog 平台的选择(怎么又拐到技术贴去了?好吧,之前也一直想吐槽这方面,就顺带提一下)。这些年一直有 〖wordpress vs 各种静态博客〗哪个更好的争论。双方确实各有利弊。总体来说,静态博客最大的优点就是……省钱,可以薅 github、vercel 之类托管网站的羊毛。但另一方面,静态博客每次发布、或者修改一篇文章的过程,其实满折腾的。通常情况下,它需要

  • 一台固定的电脑,安装静态博客编译程序,并且从这台电脑发布到 github 的专门权限。而不是随便打开一台电脑或手机,从浏览器就能编辑发文;
  • 每次发文时的一系列专门操作。

我不乏看到有人,好久没有更新,突然想写一篇文章时,忘了怎么操作,翻出攻略来重温一遍;甚至忘了连接 github 的 ssh-key……可能别人觉得这样的折腾无所谓,或者自我管理优秀的话,不会出现这种情况。但我个人觉得,这是会在主观上,影响发文章的状态的。所以,随便在任何地方任何电脑上都能直观地发文,感觉还是蛮重要的。

好像也是可以通过一系列操作,实现用浏览器某个网站上编辑文章,然后自动编译发布到托管网站的。我没有仔细去关注。但是,如果把 blog 的生命周期,放到 5~10 年这个尺度上,那么这些网站之间的复杂依赖关系,很大程度上是不靠谱的。譬如我已经看到好几个静态 blog 的外挂评论系统,不知为什么不工作了……总之,相比之下,我可能更宁愿去使用那些免费带广告的 blog 平台。

我对写 blog 的新人的推荐,一直是——

  • 如果有技术能力、也有服务器的话,自建 wordpress;
  • 或者找人蹭一个。如果我们比较熟,你可以去买个域名,把 blog 挂在我的服务器上。这并不是很大的负担。(ps,个人 wordpress 小站,是可以不必安装开销很大的 mysql 数据库的);
  • 如果上面两条都不行,那么,我优先推荐去注册现成的 wordpress.com 或者 blogspot.com,目前看起来,长期靠谱的只有这两家了。虽然免费版界面不好看、还有广告,但长期写着应该没问题的;
  • 当然,我不会给乐于尝试静态博客的人泼冷水。但我会根据你的技术能力和气质,暗戳戳地担心:
    • 你能坚持写多久;
    • 你写出来的,会不会很多都是关于你怎么建站的经历和心得……

转一张,对于熟悉这十几年来 blog 平台变迁的人,应该会很搞笑:用不同工具写 blog 的人,(写 blog 文章)vs(写关于怎么配置 blog 的文章)的对比。右下角那些术语,都是在各个年代,需要各种不同程度的折腾的,静态 blog 方案:gatsby、org mode、jekyll、hugo、git workflow……


ps,两个月前,用这段代码方案,把我在 twitter 的所有 po 文,都导入到了自建的 mastodon 里。Twitter 那边,应该会随着 Elon Musk 的各种不靠谱折腾,渐渐放弃掉了吧。而每条推文的字数限制,从 twitter 的 140 字,变成 mastodon 的 500 字后,很多几百字的感受,要不要专门写到 blog 这边来,就比从前,更让人犹豫。具体怎么处理,我还没想好。

我、你、她们、我们……

最近的一些,和人称代词有关的话题。

陈丹青在节目里提到,木心和他说,要谨慎使用「我」字,什么时候说,什么时候不说,放在句子的什么地方,对观众的影响都是不一样的。虽然没有举具体的例子,但我大概明白他说的是什么意思。

以前 S 问我:你提到的这个观点,是你自己以为的,还是某个被公开认可的理论?如果只是你自己总结的,那为什么不标明,这个只是「你觉得」?

我觉得 这并不是什么大事。个人观点和公众理论的区别,在一些语境中,通常能够看出来,不需要专门标明;在另一些语境中,这样的区分也不是多么重要。在日常对话中过于在意这种区别,甚至也有些依赖权威的性格因素在其中。——但我确实开始在文字中,主动地标明「我觉得」,甚至在一条推文中提到两三次「我觉得」,因此挤压了本来就有限的字数。虽然我仍然 不觉得 这样做多么有必要,但终归是因为他人,而改变了自己的文字习惯。

真正让我感觉困扰的,是如何在文字中使用「你」。譬如这样的话:

这些年渐渐觉得,澳洲的经济和福利体系,让人觉得更舒服。其它发达国家,大多是建立在有认真做一颗社会螺丝钉的前提上,才会有保障(譬如医保)。澳洲的模式,一方面确实会养懒人,另一方面,如果有动力把躺平的力气,拿来寻找和主流社会无关的乐趣,那么这个模式可能更友好一些。

这里的「你」,换成「我」「他」「一个人」,意思其实是一样的。使用「你」,反而会担心,会不会给人一种在说教,甚至在 mansplaining 的感觉?但强行改成别的代词,总觉得不符合日常的说话习惯,有点别扭。——很难讲这种使用「你」的「说话习惯」本身,是不是某种说教文化的产物?However,如果用英文来写,我会用 one / individuals,感觉很舒适;但中文环境下,目前还没有确定的解决思路。

她们

有人提到,在如今鼓励使用「她们」来强调女性的趋势下,要谨慎使用这个词,因为有时候,作为群体的「她们」的观点并不总是恰当的,其中也会有男权遗毒的产物。这时候用「她们」会使男性作为始作俑者的责任被移除,从而让女性群体被针对。……所以要警惕「她们」的言论给「她们」抹黑。

听着有点儿讽刺,但确实是这么个道理。我也有注意这一点。譬如不指名吐槽某个女性时,吐槽的对象是男是女,其实并不重要,但因为怕被人说「你是不是偏向于指责女性而忽略男性」,我会刻意地把人称改成「他」。有时候也会用「它」或者「它们」,——反正这种不拿你们当人看的傲慢,要比偏袒某个性别的罪名轻很多。

另外在小说里学到一个「祂」,本义是指代耶稣之类的超越了人类的神性。有时在不指明性别夸人的时候,也可以用。

我们

有人

判断一个中国人是不是真傻逼,有一个很简单的方式,那就是看丫在线上和线下如何使用「我们」这个代词。
任何超过严格词义的使用,比如超过了我们家,我们学校,我们公司;说到我们国家、我们党、我们政府的,毫无例外,都是傻逼。

完全同意。虽然我也从来不会说「我们学校」「我们公司」。有的人可能连「我们家」也不会说吧。关于「我们」的边界,每个人并不相同。当然,「我们政府」这种,肯定是傻逼无疑了。

法国人活着是为了幸福吗?

看人聊起幸福感,突然又想起,传说中法国高中生作文题里,相对比较「粗俗」的理科生题目里,就涉及这方面的话题:

人活着是为了幸福吗?(2014)

确实见过不少人的心理状况,是由于从小就抱着「我努力一定会幸福」的信念,长大后渐渐发现自己可能并不会幸福,以及面对「人活着并不一定是为了舒适快乐啊」之类的观点,有些接受不能,而造成情绪混乱。

我并不是说,一定要向人灌输「人活着并不是为了幸福」的观念。只是感叹,如果我们在高中那个年纪,就能够有意识地去思考这类问题,和同龄人一起讨论沟通,那么,某些现状,是不是也会因此而改变?

每当看到有人说「原生」差距时,我都想到这个。


法国历年高中会考作文题目,整理自网络

2022 年法国高中会考作文

普通高中科,三选一

  1. 艺术实践会改变世界吗?
    Les pratiques artistiques transforment-elles le monde?
  2. 是否该由国家决定什么是正确的?
    Revient-il à l’Etat de décider de ce qui est juste?
  3. 阐释古诺1851年所著的《论认识的基础和哲学批判的特点》节选
    Expliquer le texte suivant: un extrait de Cournot, Essai sur les fondements de nos connaissances et sur les caractères de la critique philosophique (1851).

职高技术科,三选一

  1. 自由是否就是不服从任何人?
    La liberté consiste-t-elle à n’obéir à personne?
  2. 不惜采取任何方式来捍卫自身权利是正确的吗?
    Est-il juste de défendre ses droits par tous les moyens?
  3. 解读狄德罗所著 《百科全书》的一段节选。
    Expliquer un extrait de texte de l’Encyclopédie de Diderot (1751-1772)

2021 年

普通高中科,四选一

  1. 讨论是否意味着放弃暴力?
    Discuter, est-ce renoncer à la violence?
  2. 无意识是否摆脱了所有形式的知识?
    L’inconscient échappe-t-il à toute forme de connaissance?
  3. 我们对未来有责任吗?
    Sommes-nous responsable de l’avenir?
  4. 解读杜克海姆《社会分工论》选段。
    Explication de texte autour d’un extrait de l’ouvrage De la Division du travail social, d’Emile Durkheim.

职高技术科,四选一

  1. 不遵守法律总是非正义的吗?
    Est-il toujours injuste de désobéir aux lois?
  2. 知,就是什么都不信吗?
    Savoir, est-ce ne rien croire?
  3. 技术是否让我们从自然中解脱出来?
    La technique nous libère-t-elle de la nature?
  4. 解释弗洛伊德《诗人与白日梦》(1907年)选段。
    Explication de texte: Freud, Le poète et l’activité de la fantaisie (1907).

2020 年,因疫情未举行考试

2019 年

文科考生试题,三选一

  1. 人能够超越时代的局限性吗?
  2. 解释艺术品有什么用?
  3. 解释黑格尔《法哲学原理.1820》的一段话。

理科考生试题,三选一

  1. 文化多样性是否阻碍了人类的团结?
  2. 承认义务是否是放弃了自由?
  3. 解释弗洛伊德《一个幻觉的未来.1927》中的一段话。

社会经济科考生试题,三选一

  1. 遵循道德是最好的政策吗?
  2. 不同的工作将人们分化了吗?
  3. 解释戈特弗里德·莱布尼茨《对笛卡尔原理核心部分的批判性思考.1692》书中的一段评论。

2018 年

文科考生试题,三选一

  1. 我们可否放弃真理?
  2. 文化能否让我们更具人性化?
  3. 对叔本华《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的相关段落进行论述

理科考生试题,三选一

  1. 欲望是我们缺点的一种表现吗?
  2. 是否必须要遭受不公,才能了解何谓公正?
  3. 就穆勒(John Stuart Mill)《逻辑系统》的某一节选进行论述

社会经济科考生试题,三选一

  1. 所有真理都具有决定性吗?
  2. 我们可否对艺术无动于衷?
  3. 就杜尔凯姆(Emile Durkheim)《宗教生活的基本形态》的相关段落进行论述

2017 年法国高中会考作文

文科考生试题,三选一

  1. 观察是否足矣了解?
  2. 我有权做的一切是否都是对的?
  3. 请就卢梭 《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的一段选写一篇论文

理科考生试题,三选一

  1. 捍卫权利,就是捍卫自身的利益?
  2. 我们能挣脱自己的文化吗?
  3. 请就福柯(Michel Foucault)《言论及写作集.1978》中节选写一篇论文。

社会经济科考生试题,三选一

  1. 理性能使一切变得理性吗?
  2. 一件艺术品是否必须要求美丽?
  3. 请就霍布斯《利维坦》中一段节选写一篇评论。

2016 年法国高中会考作文

文科考生试题,三选一

  1. 我们的道德伦理观是建立在经验之上的吗?
  2. 无尽的欲望是人的本性吗?
  3. 评述汉娜阿伦特(Hannah ARENDT)《真理和政治.1964》中的一段话。

理科考生试题,三选一

  1. 工作得越少,生活就越好?
  2. 一定要通过证明才能认知吗?
  3. 评述马基雅弗利《君主论.1532》中的一段话。

社会经济科考生试题,三选一

  1. 我们一直都知道自己渴望的是什么吗?
  2. 为什么我们学习历史是有好处的?
  3. 评述笛卡尔(René DESCARTES)《哲学原理.1644》中的一段话。

2015 年法国高中会考作文

文科考生试题,三选一

  1. 尊重所有生命是一种道德义务吗?
  2. 我是由我过去经历所塑造的吗?
  3. 对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中的一段文本作出解读:无论什么时代,或多或少总是存在着专断的信仰。信仰产生的方式不同,其形式和对象也会产生变化;但是完全没有信仰,就是说没有人们不经争论、放心接受的意见,那是不可能的……

理科考生试题,三选一

  1. 政治与真理无关?
  2. 艺术品总包含着一定的意义?
  3. 对西塞罗的《论神性》的一段作出解读:任何事件都有能说明其产生的原因或预示其发生的迹象,通过这些原因和迹象,我们就可以对一个事件作出预见。那些通过计算研究天体的人,总是在日食和月食发生很多年前就作出了预告……

社会经济科考生试题,三选一

  1. 个人意识只是对个人所属社会的反映?
  2. 艺术家在作品中要给出什么东西让人理解吗?
  3. 对斯宾诺莎《神学政治论》中的一段作出解读:在民主国家里,不用担心会有荒谬的命令,因为要在大会上使大多数人接受一个荒谬的意见,这几乎是不可能的……

2014 年法国高中会考作文

文科考生试题,三选一

  1. 艺术作品能培养我们的感知力和领悟力吗?
  2. 我们是否应该为获得幸福而穷尽一切手段?
  3. 阐释哲学家卡尔波普尔《客观知识:一个进化论的研究.1972》中的选段。

理科考生试题,三选一

  1. 人活着是为了幸福吗?
  2. 艺术家是否是他个人作品的主宰者?
  3. 阐释笛卡尔《指导心智的规则.1628》中的选段。

社会经济科考生试题,三选一

  1. 拥有选择权是否就意味着自由?
  2. 为什么人需要寻求认识自己?
  3. 阐释汉娜阿伦特《人的境况.1958》中的选段。

音乐舞蹈专科试题,三选一

  1. 文化的多样性是否会阻碍全人类的团结?
  2. 我们能否对真理漠不关心?
  3. 阐释康德《道德形而上学.1795》中的选段。

2013 年法国高中会考作文

文科考生试题,三选一

  1. 语言是否是工具?
  2. 科学是否只是在确认事实?
  3. 评述笛卡尔在1645年与伊丽莎白公主通信中的一段论述。

理科考生试题,三选一

  1. 工作是否能够使人自我发现?
  2. 人们能否凭道德行事非而不受政治倾向影响?
  3. 评述亨利柏格森在《思维与虚无》中的一段论述。

社会经济科考生试题,三选一

  1. 我们欠国家什么?
  2. 我们是否在弄不懂的时候才需要去解读?
  3. 评述安瑟伦在《论上帝的预知、预见、恩典同自由意志的和谐》一段论述。

2012 年法国高中会考作文

文科考生试题,三选一

  1. 人在劳动时有何收获?
  2. 所有信仰都与理性相悖吗?
  3. 阐述斯宾诺莎《神学政治论》中的一段。

理科考生试题,三选一

  1. 没有国家我们会更自由吗?
  2. 我们有权探求真理吗?
  3. 阐述卢梭《爱弥尔》中的一段。

社会经济科考生试题,三选一

  1. 劳动,它仅仅是有用的吗?
  2. 有天生的欲望吗?
  3. 阐述柏克莱《论消极服从》中的一段。

2011 年法国高中会考作文

文科考生试题,三选一

  1. 人们是否可能证明一个科学假设?
  2. 人类是否必然对自身估计过高?
  3. 解读尼采《快乐的知识》的节录。

理科考生试题,三选一

  1. 文化是否使人类偏离自然?
  2. 违背事实是否仍可能坚持真理?
  3. 解读帕斯卡《思想录》的节录。

社会经济科考生试题,三选一

  1. 平等是否危及自由?
  2. 比起科学,艺术是否不那么必要?
  3. 解读古罗马哲学家塞内卡《论恩惠》的节录。

音乐舞蹈专科试题,三选一

  1. 自制力是否取决于自知之明?
  2. 感受到不公正是否加深对公正的理解?
  3. 解读尼采作品的节录。

2010 年法国高中会考作文

文科考生试题,三选一

  1. 对于真理(相)的追求是否可能没有利害关系?
  2. 为了给自己一个未来,是否应该忘记过去?
  3. 解释托马斯·阿奎那《神学大全》的节录。

理科考生试题,三选一

  1. 艺术是否可能不要规则?
  2. 快乐取决于我们吗?
  3. 解释霍布斯《利维坦》节录。

社会经济科考生试题,三选一

  1. 某些科学真理是不是有可能是危险的?
  2. 历史学家的作用是否是评判?
  3. 解释杜尔凯姆(Emile Durkheim)《道德教育》节录。

2009 年法国高中会考作文

文科考生试题,三选一

  1. 语言是否会背离思维(或语言是否可以忠实地反映思维)?
  2. 历史的客观性是否以历史学家的公正性为前提?
  3. 评点叔本华在《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一书中的一段有关匮乏和欲望满足的论述:欲望,也就是匮乏,是所有快感的前提条件,所以,所谓心满意足不过是某种痛苦的释放。

理科考生试题,三选一

  1. 期盼得到不可能的事情是否荒谬?
  2. 世上是否存在任何科学都无法解释的问题?
  3. 评点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中有关鼓励民众参与民主的一段文字:因此,给民众以机会管理琐事的机会,比让他们参与管理国家大事更能激发民众对公共事务的关心。

社会经济科考生试题,三选一

  1. 从交换中我们能得到什么?
  2. 技术进步是否改变人类?
  3. 评点约翰·洛克在《人类理智论》中有关人的道德不是与生俱来的一段文字:我承认,在违法分子的社区内部,他们自己会遵守正义和平等的规则;但是循规蹈矩并不是他们的天性,只是因为他们的社区内需要实行必要的规矩。

2008 年法国高中会考作文

文科考生试题,三选一

  1. 感知能力是否可以来自教育?
  2. 对于活体的科学认知是否可能?
  3. 评述萨特《伦理学笔记》中的一段文字。

理科考生试题,三选一

  1. 艺术是否改变我们的现实意识?
  2. 演示是否是确认现实的唯一手段?
  3. 评论叔本华《意志与表象的世界》中的一段文字。

社会经济科考生试题,三选一

  1. 人们是否可以不受磨难而满足欲望?
  2. 认识他人是否比认识自己更容易?
  3. 评述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中一段文字。

2007 年法国高中会考作文

文科考生试题,三选一

  1. 若有所悟是否就是对于思想桎梏的解脱?
  2. 艺术品是否与其他物品一样属于现实?
  3. 解释亚里斯多德在《尼格马科论伦理》中有关“责任”的论述。

理科考生试题,三选一

  1. 欲望是否可以在现实中得到满足?
  2. 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比较有什么意义?
  3. 解释休谟在《道德原则研究》中有关“正义”的论述。

社会经济科考生试题,三选一

  1. 人们是否可以摆脱成见?
  2. 我们可以从劳动中获取什么?
  3. 解释尼采在《人性,太人性》中有关“德行”的论述。

2006 年法国高中会考作文

文科考生试题,三选一

  1. 我是谁?这个问题能否以一个确切的答案来回答?
  2. 能否说:所有的权力都伴随以暴力?
  3. 试分析休谟《论结伴欲望和孤独》一文的哲学价值:结伴是人类最强烈的愿望,而孤独可能是使人痛苦的惩罚。

理科考生试题,三选一

  1. 能否将自由视为一种拒绝的权力?
  2. 我们对现实的认识是否受科学知识的局限?
  3. 试分析卢梭《论人类的幸福、不幸和社交性》一文的哲学含义:我们对同类的感情,更多产生于他们的不幸而不是他们的快乐。为共同利益联系在一起的基础是利益,因共处逆境团结在一起的基础是感情。

社会经济科考生试题,三选一

  1. 什么是公众所能承受的真理?
  2. 给予的目的在于获得,这是否是一切交流的原则?
  3. 试分析尼采《论罪行与犯罪》一文的哲学意义:舆论在了解了犯罪动机和作案具体情况后,即能遗忘错误。这种现象是否有悖伦理原则?

曾经,以及现在,都拖了很多篇 blog 没有写。很多时候,起初只是一个想法,在脑子里萦绕,渐渐地有了大纲,连文章结构甚至一些辞句都有了。最后还是没有写出来。日子久了,也就渐渐忘了要写那篇东西时的思路和目的。

可以为拖延症找到很多理由:blog 式微了,在这里写了也没人来看;又或者有些东西写了反而怕被人看到;以及沮丧的时候,也不知道写出来,面对这个世界,能有什么作用。——但这些可能都不是多么重要的理由。本来我的 twitter 和 blog,就是在有些刻意地无视那些和其它网友交互的社交功能,而只是旁若无人地顾自说话。

但文章写出来,并不只是自己在某个时候,某种状态的展现;写作的过程,也是形成那些状态的过程。一些在脑子里萦绕的、模糊的、犹疑的,通过文字被固定下来。好像彷徨中为自己确立一个方向。

而我有些害怕这些方向。又或许在某些时刻,觉得自己最好还是不要,让某些状态清晰起来。

笔记软件 Joplin

Joplin 当作笔记软件很久了,个么正式安利一下。

我用笔记软件基本是为了个人写作、记录想法、以及同步查看一些文本资料。对于富文本编辑、Web Clip、以及团队协作,完全没需求。最初用的是 Evernote,但自从印象笔记分裂那会儿,就基本放弃了。Onenote 这种连 Ctrl a 都不能用的笔记更是看了一眼就放弃。后来用了很长时间的 Simplenote,——这个确实不错,即使现在我也会向人推荐。只是如今对于把数据交给服务商而自己无法控制备份,越来越难以容忍,而且 Joplin 的一些特性确实感觉更舒服一些。

Joplin 的优点:

  • 不依赖于单一的服务器。笔记存储方式包括本机存储(不同步、或者手动用网盘同步),和多种网盘同步:Dropbox、Onedrive、Nextcloud、WebDAV(如墙内的坚果云)。而且同步时是从笔记软件直接访问网盘,不需要专门在电脑上安装网盘的客户端。
  • 各个平台的客户端种类完备:Win、Mac、Linux、Android、iphone……
  • 支持笔记文本加密,防止通过直接访问网盘或本地文件夹看到笔记内容。
  • 支持 markdown,软件界面还算友好,关键是可以调用其它外置编辑器来写作。也有 Web Clip 插件以及支持贴图,但我没用过这方面功能。
  • 支持多个笔记本,笔记本之间支持多层树结构。方便管理,支持 tag。
  • 开源。

缺点:

  • 缺少一个单纯通过 web 浏览器访问笔记的方式。如果没有任何电脑或手机客户端的话,很难通过直接访问网盘,来查看笔记。网盘上的笔记文件通常是加密的,即使不加密,每条笔记的文件名也是编码过的,并不能直观地从文件夹里找到文件。我问过开发组,能不能改成用可识别文本,直观显示文件名,被回复无法做到;虽然我觉得技术上应该是可行的。因为这个缘故,我到现在还同时在用着 Simplenote,以便偶尔在公用电脑上处理一些笔记。
    • Update:经推友推荐,发现已经有人做了通过浏览器访问 Joplin 笔记的服务器程序,基于 Python 开发,也已经有 Docker 的部署版本。但对一般用户而言,自建这种 web 服务器的门槛还是太高了。

Hello Matters.

在 matters.news 上面开了个账号,可能会同步一些文章过去。这里是开篇介绍以及一些关于 blog 的吐槽。还不知能不能在那边写下去。


一直在考虑,要不要在 matters 开个账号,把自己 blog 上的一些文章同步过来。在 matters 关注了一段时间,这里确实集中了一部分很优秀的社科类写作者,希望能够继续关注下去。而且这年头坚持写中文 blog 的人确实不多了,也很希望能够有一个这方面的社群,能够进一步交流。

但还是有一些顾虑。


首先,作为原教旨 blog 拥护者,我一直认为 blog 作为一个开放系统,需要满足两个条件:

  1. 系统自带原生 RSS 订阅;
  2. 作者可以选择向所有人(无论是否 matters 用户)开发评论功能。

这两个条件,matters 一条也不符合。虽然有第三方工具实现 RSS,但毕竟不是 matters 自带的功能。而评论功能只有注册了一段时间的站内用户才可以用。所以我其实是不喜欢 Matters Medium 这类的网站形式的。当然关于这些指摘,有着各种解释:譬如这样更有利于付费订阅、避免垃圾评论和网络水军、以及未必只有开发系统才叫做 blog……但我还是认为这些都不是必须通过这种半封闭的架构,才能解决的。这些其实都是对互联网开放性的越来越深的伤害。——总之你们可以把这当作 blog 老用户的吐槽。

ps,在 matters 通过第三方生成 RSS 地址的攻略:
https://rsshub.app/matters/author/fivestone
把链接最后面的 id 换成你想要关注的作者 id。


其次,经过互联网十几年的风风雨雨,我现在对任何 blog 平台,乃至任何网站,几年后会不会倒闭,完全没有信心。这不是在诅咒 matters 啦,只是想到自己投入心血维持的社交网络,几年后因爲各种莫名的理由消失,就没心思把它继续下去。区块链保存也好、众筹维护也罢,其实都只是噱头。即使不涉及政治审查,仅仅是由于资本运作而倒闭的网站,无论墙内墙外,数不胜数:微软space、Google Reader……如今靠谱的老牌 blog 平台,似乎只剩下 wordpress 和 blogspot,免费版的页面上被塞满了难看广告。似乎只有自建域名和服务器,才是长久保存的王道。但那些自建 wordpress 以及用 Github 静态空间的 blog,需要的技术门槛也确实很高,能做到这一点的人,写出来的 blog 内容,也基本是纯IT(笑)。在 blog 式微的时代,维持一个低门槛的长期写作环境,确实是很难的事情。


在这里写东西,似乎要比自己写 blog,要更吃力一些。或许是因爲这套 LikeCoin 的打赏体系,吸引了很多希望从写文章而获得收入的人,所以写出来的文章更像是精心雕琢后可以直接发到正刊上的稿件。这当然没什么不好,但对于我这种习惯于写碎片,一个题目可能分成三四篇,想到什么就随便写一段发出去的人,还是会有些压力。但随著 matters 的用户群的增加,我也看到有人来这里写碎片化的日记了。

关于 LikeCoin 这套体系我还不是太明白。我在自己的 wordpress 上也安装了 LikeCoin 的点赞插件,但似乎只是把 likes 的账目记在 matters 名下,在用户交流的方面,和 matters 系统不是互通的。总之大家赶紧给我凑 15 个赞,让我好去评论别人。^^


最后,是关于简体字的问题。我更倾向于把简体字正体字的分隔归为历史因素,而不赞同通过政治或者「正体字更有文化」之类的理由,把两者明显割裂开来。Matters 无疑是正体字的大本营。虽然我两种字体读写都没有障碍,但我自己的 blog 确实是简体。一方面我认为其实没有必要在这里发文时必须用正体字,从而去迎合什么;但另一方面,我也确实担心简体字在这里会受到一定程度的歧视,并对这种状况觉得有些悲哀。


就这样吧,每次开篇都要很正式的样子写一堆(笑),也不知道会在这里坚持多久。

Dr. Strange love

收信人:
我在给你写信……

《奇博士》

20170223_drstr
这种废话一样的开头,从文学的角度,确实有一种铺陈起兴的感觉。从中可以想象作者写信时的茫然、欲说还休、期待、已经预料到结果的无奈……以及各种挥发想象力的过度解读,都融在里面,尽显文字之妙。
只要收信人也能意识到这一点……
这类关于书友会的幻想,我描述过很多次了。连我也觉得在感情中不管其它,先强调这方面的默契,完全是不切实际。所以或许我只是在单纯地描述,对这种「用玄妙方式射出去能够被对方收到」的快感的憧憬。又或许只是在对方收不到时,为这种方式如此低效而哀叹。
又想起我对摄影的态度:我希望通过摄影做到的,并不是记录,而是像所有艺术一样,让观者能够体会到拍摄者那一瞬间的感受,且最好不要是「这棵树很好看」或者「这张脸很好看」之类太low的感受。
其实说的还是「传递感觉/追寻交流」之类的事情。
MT说「某些导演终其一生只在拍一个电影而已」。突然发现似乎我的一生也开始被这种事所环绕。

自制手帐

秀一下在用的本子:按照色影无忌上的攻略,自己山寨的 Midori Traveler’s Notebook。原版有普通款和护照款两种规格,但我个人感觉太大或者太小,于是做了A6的尺寸,夹几张明信片刚刚好,也不会显得滥大街。
20141104_01
淘宝买的植鞣皮,原色,用砂纸打磨后,浸了一层牛油。已经用了两个多月,效果基本稳定。颜色比我期望的要深,但还算能接受,要求不高也就这么用了。可能是因为油涂多了,也可能和上油前打磨有关。实际操作中影响最终效果的因素非常多:要不要打磨?正面是粗磨还是抛光?背面带毛还是磨秃?要不要上油?上油在打磨之前还是之后?打磨时要不要浸水?(浸水会变硬?)……每种选择造成的效果都不一样,每个人喜欢什么效果也不一定(染色?上油?背面要不要毛茸茸?),不同地方买的植鞣皮也不一样,即使完全按照攻略也不一定做的和攻略一样。无忌上推荐皮子厚度>2mm,我后来买的1.5mm效果就很好。以我的经验值,自己总结出来的规律,换家皮子可能就不对了。所以大家自行斟酌,建议皮源稳定后多试几次。
ps. 其实淘宝有很多家,直接卖山寨TN的套装,各种颜色的皮子,都帮你裁好打孔,自行组装即可,但效果肯定和原版TN不一样,不过我摸着原版的质感也说不上多喜欢。所以还是看个人喜好。
20141104_02
必须装备:
皮子
打孔的冲子、锤子
弹力绳
剪刀,皮子铺¥8买了把全铁的,剪皮子很爽
非必须装备:
修圆角的冲子
砂纸
透明的牛油或鸡油
尺、笔
原版TN藏绳结用的铅封,其实绳结塞在角落也不难看,淘宝很难找到完全一样的铅封,也可以去买正版的附件(铅封+绳子)套装
染色剂、封边油……这种高级技术就暂时不谈了
封边油,我试过一次,黏黏地效果不好。有人说高手用CMC或蜂蜡,懒得试了。植鞣皮很结实,粗细不到2mm的皮条,我徒手很难拉断,短时间内看不出什么边角皲裂的迹象,走粗犷路线的话,感觉没有封边的必要。
捆扎本子的方式。原版TN的绳结在本子背面正中,很诡异的设定,写字时略有不平,无忌上把绳结放在本子脊部中央,我试过,效果不错。但后来觉得也没必要把捆绳和本子连在一起,就单独用个绳圈套着。
本芯。淘宝上卖的芯全是官方TN的大小,A6的很难找。无印良品有A6的本子,¥7~9,效果不错。但我后来都是自己做的,淘宝的道林纸,裁成A5后对折订起——需要那种可以扭90度的订书机,或者直接用线缝。叠起的纸张对折后,外侧并不是平齐的,需要用专门的裁纸刀裁齐;我只是粗粗地剪了下,也无所谓。
20141104_03
关于行事历。我在台湾无印良品见到有印好行事历的A6手帐,大陆貌似没有。Philofaxy网站提供各种月历周历双周历日历,可供打印。很多办公软件(Libre/MS Office、Foxit Reader)都有如何打印成对页小册子的输出选项,请自行摸索。
20141104_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