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y: nowhere man
-
拉拉 – 4
其实矮拉才是最坑爹的山,比雀儿山坑爹多了。过雀儿山后我长出了一口气。雀儿山是川藏北线上第一座5000m以上的垭口。雀儿山上有雪的。从马尼干戈出来,本打算住到新路海湖边,第二天再上雀儿山,白茫茫中却连海子都没找到,天阴气压偏高,还没做好冲刺的心理准备,高度计才显示4750m,就已经到了垭口。。。总之浑浑噩噩就这么翻了过来。当时某品牌活动征集路上背包照片,还特意在垭口把包卸下来,logo向上摆拍了一通,后来赠的包也没拿到。。。路面还好,烂路上土不算多,所以雪化在上面也只是薄薄的一层泥浆,这次骑行避开了雨季,整个9000km主要是气候恶劣,路况再烂也只是坑洼崎岖,并没有当年在云南每天泥坑里打滚的惨状,半路有小塌方,堵了来往二三十辆大货,摩托轰着一档,从车队外沿贴着悬崖蹭过去,沾沾自喜的样子。对了我从成都出发时,你们在赌那辆破车到哪里坏掉扔掉,有说几十公里的(kick)有说拉萨的也有说雀儿山的,说最远的也才是我最终骑的一半不到,给钱给钱~~ 但德格并没有特别留恋的地方,印经院百米见方,¥50的门票——虽然我觉得相对澳洲二三十刀的破动物园,回国后我应该对所有几十块的门票甘之如饴掏钱就买,况且又是专程绕行几百公里来德格,但站在门外犹豫几次终归觉得不爽,索性蹲在墙角和藏人一起刻六字真言(绕院子转经的队伍浩浩荡荡,也没见当地人进去)。中午出发,过了金沙江后开始爬升,海拔3000多米却出奇地冷,这次出门没带抓绒衣裤,秋衣套冲锋衣后来新藏线也这么扛过来了,这里或许江边湿度太高,却怎么也扛不住,半山腰实在忍不住,溜到路边道班里讨开水烤火,咬咬牙继续走,再往上是和雀儿山一样的烂路,且因为过往车辆远比雀儿山少,路上无人打理嵌着各种形状的石头,垭口4200多米,翻过垭口熄火滑下山的时候,稍稍急了一些,车子颠起来又砸落到石头上,一瞬间找稳平衡,后来发现主支架被砸的稍稍变形,问题不大,却也不敢再把车架敲回来,导致以后停车时,支撑的两根杆比后轮还稍稍高了一点,停不稳。 差点被你阴了。。。我坐在路边,全是泥,对她说。 噢呵呵呵~~~ 这一直是我梦想中的场景。但后来有mm陪着玩的时候,我都会变身散发母性光辉呵护体贴周到,即使虐也很精确地控制在她的阀值而不是我的。 但我还是翻过来了耶 切,不就是嚓的一下过去,然后就冻的落荒而逃了~~~ 是的,我承认,我沿着你的峰摸上来又滚下去,你就当被蚊子咬了一口。我在旅行我还得回去我这样子不能真正了解任何一个矮拉。但每次我上来时我都在想,想象终于有能力可以不回去时,停在这里会是什么样子,或者没能力也硬停在这里什么样子,或者你要我停在这里什么样子,或者我停在这里你却不要我什么样子。。。想着想着步子就慢了下来,让想象的过程长些再长一些。 翻过矮拉山口就开始下雨,冷到骨子里,到江达县城还很早,但实在冻的受不了,找好旅馆便一头扎到热水间里。出来后天又晴了,只好逛县城。在八美告别虾仁后一个人上路,是有些无措的感觉的,后面几天一直大把时间扔在路上,算好时间天快黑了才赶到县城匆匆住下。直到江达才又一次揣着手在太阳下逛县城,主街的集市里台球摊上很多人,观察,想人群中的寂寞感反而比一个人在路上更深刻一些。但矮拉也可能平时不住山上而在山脚的县城里。 ————— Ella是西班牙语【她】的意思,但西语发音不是矮拉是哎呀。哈宝啃哎呀(hable con ella)就是著名文艺片《对她说》,刚刚豆瓣上有人整理文艺装13青年必看电影,20多部里这是我唯一看过的。
-
拉拉 – 3
见到色季拉之前,在鲁郎住了一晚。 其实顺利的话当天就可以见到了,过了色季拉还能在林芝住下,然后联系tintin得知他在巴松措,然后过去蹭吃蹭喝,第二天也不会在工布江达丢手机。。。现实是刚出波密不久,链条不知怎么被打歪了,只要大力轰油门就会掉链子,用手挂上几次链条后,只好用二三档慢慢走,好在是平路,20多公里后到通麦,通麦只有汽修没有摩修,继续向前,过了那座破桥后开始有上坡路,且有20km烂路厚厚的土,最惨烈的一次,链条掉下后卡在轴承的螺栓间,弄不出来,当时正停在两个坡之间的土坑里,太阳直晒头顶,百十公斤的车挪一挪便全身冒汗,平均每分钟经过车一辆,尘土飞扬和汗粘成泥,另外改锥前几天颠丢了还没配,只好用Buck的刀柄又砸又撬。 2011.5,通麦 那时我确实有了把车丢下的念头,旅途中的唯一一次,但后来还是在坑里用了半个多小时把链条砸出来,螺栓被磨平了一段,不再卡链条了,却掉的更加频繁,上坡只能用一档,曾经200m内掉了三次,然后开始大雨,四周晴空,只有头顶一块云,55km折腾了7个小时,到鲁郎换链条,住下。那天heroqr和lola在南汇二婚,大家跑去她家杀猪吃肉,半夜饿了又做夜宵,我推着车啃着馒头咬牙切齿送去祝福。 头天晚上在波密跑到公安局,确认了去墨脱的路还被雪封着。 我无法对她们中的任何一个发脾气。垭口上我践泥、扬土、爆胎、掉链条、更多是在5000多米吹着风乃至吹着暴风雪,各种狼狈,却不像你们想象的,有后悔或抱怨的情绪。也许在结束回城后,会嘀咕这趟有多么坑爹,或者和土人们探讨为什么去旅行blah;但在她面前,却从来没想过这方面问题,我想要来这里,来了这里,其中的各种虐,只是在事务处理的层面上,出现问题解决问题而已,对旅行的意义没有任何影响,和为什么爱上你,是一样的蠢问题。 翻过色季拉。原来在林芝县八一镇之前,还真有个叫林芝镇的地方。从这里寄明信片更地道一些。 2011.5,鲁郎
-
拉拉 – 1
认识安久拉是在八宿出来的路上。前一天洗过澡,八宿有号称川藏南线性价比最高的旅店,¥20可以用洗衣机,于是洗过穿了两个星期的衣服,第二天即便还要上路,清爽爽也有些变身大小姐的感觉,回到G318国道后人气渐渐旺了起来,路碑上各种涂鸦,看到有留唇印的,我也忍不住停下嘘嘘一泡,出发时告别了昨天认识的四人骑行团,没办法我骑摩托比他们自行车快太多,骑行团有个mm,身型让我想起当年的hyac,昨天超过她的时候我这样想着就走了神,当时在怒江那堆疯狂的弯路下坡,关了引擎倾斜着角度玩切弯,走神时弯道突然从沥青路面改成水泥,摩擦系数改变,车子横滑了出去,身子顺势躺倒没受伤,但鞋带缠在后架上,要旁边大货司机过来帮忙扶起车我才能抽出腿,写着写着又变成游记了,我体验的和能炫耀的和我想写的,完全不是同一类东西,我从八宿出来,据说出镇子向前15km有个温泉也没找到,忘了又骑了多久,到山口,她就在路边,对着我笑。 Hey, Angela. 我来晚了,先干为敬,她说。应该是第一次见,但我总觉得这个mm在哪里见过的。六年前我也来过这里,骑自行车从成都到拉萨,骑到芒康车就被偷了,搭车匆匆赶完后半程。也许当时车窗外匆匆一瞥,或者在哪个论坛版面上见过她。你们要原谅有人脸识别障碍的人,你的一切和容颜在我记忆里由清晰到模糊,又如被火种点燃一般反复唤醒,我也不知道记住的那一点是什么。 之前从昌都骑过来的时候冻死我了。 嗷? 前天晚上还在酉西村泡温泉,泳池大小,吹着冷风热水里仰泳望着硕大的北斗,第二天过山口后就一直在海拔四千多,迎面的风往冲锋衣里面灌,护膝也不靠谱,到拉萨要再买份军用雨衣套外面了。 矮油。。。 八宿大转弯时我滑倒了,还是这趟出来第一次摔。 呵呵。 翻过安久拉快到然乌的时候,易塌方路段上搭起了回廊,顶上都是冰雪,像《极品飞车3》里某段赛道。你知道吗?你是这一截高原路段的最后一座山,再往后就是华丽丽的然乌湖、来古冰川,然后沿着帕隆藏布,300多公里沿江路,海拔才2000m,各种密林很舒服的,过了通麦再翻个什么山,就到林芝了。 于是我继续旅行,留了email、rss、gtalk、twitter、friendfeed、buzz….那时还没有山寨微博。后来她也来过我家,一起吃栗子喝羊汤,后来她爸爸妈妈提起我,说『那个摄影的』『那个旅行的』,我笑着说我妈妈上次问『那个喝羊汤的』。 2011.5,安久拉山口
-
go on
大概就是刚过界山达坂,往北不远的地方,摩托车冲上一个坡,看着前面茫茫一片,终于忍不住顶着雪掏出相机按了两张,是的当时正在暴雪,感觉能见度也就五米,照片上调调反差,也不知怎么回事,就能看的远了,当时最多每五秒种,就要松开左手,抹一把头盔上的积雪,右手不断调整速度,以降低车子在搓板路上颠簸的振幅。 省略那些很作的篇幅,用来描述冻得僵直的后背、坐得酸痛的脖颈、对车况的恐慌、etc(还是稍微回忆一下,作为以后写煽情帖的提纲),其实当时主要的感受,除了对符合想象中世界末日的景象的欣赏外,就只是单纯地像做一件事情那样走下去。 按惯例把所有照片批量转成黑白后挑选,黑白版也有不错的质感,只是上传到photodaily后,写东西时忽然想把原片reset一下,贴一个平淡的颜色。 2011.5.22,新藏线
-
朝鲜 – 1,Day1
提前一段时间报名,旅行社要等凑够了一定人数(约20)才开团,所以暂时不能告诉你开团的确切日期。大约提前7天正式报名,把护照的电子版email给旅行社。提前三天把护照原件快递到旅行社。 (Tips,一般这种旅行社都是某家快递公司(譬如顺丰)的大客户,按月结算,所以快递时是可以选择对方付费滴。) 平壤团必须要护照,新义州的一日团可以不用护照,具体手续自行查询。但不用护照的人会专门拿到一本护照装潢的出入境通行证,很拉风。但无论护照还是通行证上,都只有中国这边的出入境章,没有朝鲜的章,不用担心回头去美国什么的被拒签。 Day 1 早上8:00到旅行社,8:30出发,旅行社召taxi到口岸(5~6个路口),排队在海关敲出境章,上中方大巴,开过鸭绿江,后面开始按朝鲜时区(+9)计时。 大桥(N40.1138 E124.3942),这应该是中朝唯一的边贸陆路通道,但看规模实在不像,难道是在平壤附近主要靠海运? 有一些货车,但在我们入关的这一个小时里,完全没有货车过桥。
-
N43E84 @ confluence.org
四年后突然想起来那个踩整数点的网站叫什么了(我以前搜过一堆GPS integer之类的关键字都没找到。。。):confluence.org。匆匆把当年踩巴音布鲁克的帖子翻译了几段贴上去,正在审批ing。 N43E84 @ confluence.org —————————————– N43 E84, Bayanbulak Grassland, Xinjiang, China The point locates about 3.5km away from the nearest road – G217 national highway. The 1089km long “national” highway is just a stony path in this section. The way acrosses mountains, and it was interrupted due to road slides so we had to…
-
小镇生活 – 1
dear, 我在 S34.5463 E142.7680 ,农场啊农场。 工棚旁边就是大片的葡萄架,可惜不是我要干活的那些。其间有n种葡萄,后来找到粒大肉多又不是很甜的品种,成天摘了当饭/饭后零食吃,还有几棵桃树、小苹果树,仙人掌的果子已经由青变黄,据说红了就可以吃。傍晚看着原野上的夕阳以及夕阳三倍大的月亮,但情调不久就要被外出觅食的蚊子们撵回屋里去。另一个缺点是这里被台湾女孩们称作图钉屋:外面地上遍布着一种小粒的有很尖的刺的某种植物种子,附在鞋底或衣服上被带进来,然后就会被扎的惨叫,有时甚至直接把拖鞋刺穿。 这里很符合我对体力劳动的想象。有工作的时候每天5点多起床6点出门,开车20km+到农场,摘葡萄、盖雨布、锄草。。。从最初的腰酸背痛到渐渐适应,然后从不断重复的动作中体会适合自己的省力方式,整体动作趋于协调。所谓技近乎道的感觉。但这样熟练了也不过是中等偏上的水准。个别达人(主要是mm)摘葡萄的效率超出其他人20-50%。摘葡萄是按件计酬的。所幸还有女生做不了的把摘好的葡萄从田间搬到车上再搬到库房架上的重体力活儿,按时计酬。搬箱和摘葡萄交替地做,收入也就比最强的摘葡萄工差一点点。 周围都是台湾人,从名字到长相到举止都很典型的台湾人。女孩子们在冰箱上贴节食约定。旁边的小弟成天捧着易经,每天在日记本上用居然比我还烂两个数量级的字给mm写情书。。。每日里有大量观看的乐趣。对体验流来说,这实在是很有趣的经历。如果做的时间长一些,或许我还能拍出一套片子,就像我一直希望的能把心放下来,像EuergeSmith那样,去专门体察某种生活做一个摄影项目….但我现在心还是放不下来,仍然随时会离开。做为旅行者vs专门的调研者,观察的方式是不一样的。或许最终的所谓我自己的摄影风格也只能停留在这样的层面:不停地描述我自己的目光面对的杂乱事物。 在门外随手摘了串葡萄,回身坐在屋檐下,看着外面的大太阳。屋里几个台湾男在讨论着要不要去找据说收入更高的工头,以及如何采葡萄更有效率,无所谓乱做只要老板觉得你努力就好。。。这时候我坐在门外一幅很超然的样子。我确实觉得自己很超然。这里的收入和城里比确实不高,其中有工头克扣的因素。我也可以去找工资更高的农场,但如前面所说我把自己放在体验观察的位置而不是要在这个行业里打拼。我认为自己不久就会离开这里换个正式的工作。或许只有这么想我才能在这里安心观察而不是纠结于自己的事情。所以台湾男的讨论也只是让我象征性感慨一下然后开始想他们都走了这屋里就剩下我和4个mm一起过春节情人节。尽管我知道他们讨论的这些和所谓的正式工作世界没什么不同。 工棚没有网络。手机也在可享受套餐的市区范围之外,只能用$0.5/MB的价格漫游上网,禁用图片,每日里看看email/twitter、偶尔忍痛用几十k偷窥一下blog(下次回城闲了一定要精简wordpress主题,把首页控制在10k以下)。作为技术流也可以把手机连到电脑上网,但后台总会有一些自动更新程序莫名其妙地啃掉许多流量。这几天和同屋mm们逐渐亲切起来,她们有小镇运营商较便宜的移动上网,回头去借用一下投简历。 fivestone 2010.2
-
我的人生是如此的灰暗
S43.1392 E148.0063,Tasmania
-
[2009 旅行] 4 – Motorcycle Diaries
好久没有定时上光华了,前几天好像错过了蛮有趣的帖子……个么这篇东西压在手里也有4个多月了,顺便发出来。 2009年4~5月,在云南骑摩托车旅行,西双版纳 – 澜沧 – 西盟 – 沧源 – 耿马 – 镇康 – 德宏 – 大理 – 丽江 – 香格里拉 – 德钦 – 回程到丽江意外而止。总计约2600km。点击这里可查看详细行程。 车是在景洪买的,二手五羊125,¥1200(偏贵)。沿途汽油费¥409,修车¥567,交警罚款一次¥700,第二次直接把车扣了,所以本来打算最终车子卖一些钱的,统统打了水漂。(旅行总开支) 关于摩托的照片,远不如帐篷帖的照片那样好找。原因以下: 没有明确的计划,不像帐篷那样,每天早上起床拍一张就行了 华丽的飙车场景,我一个人没法拍 各种诡异的路况,飚high了也就懒得拍了 那些雨水蒙着眼往前冲最后连人带车在泥坑里打滚的场景,是不敢把相机拿出来的(后来我痛定思痛买了600块的防水罩准备到悉尼拍海滩,不过到现在还没用过) 被缉毒被罚款被扣车的时候,没办法拍照的 最关键的还是旅行期间美感再度作祟,纯记录性质的片子,这次本来就拍的极少;至于那些美景中非要进自己摩托车的合影照,想想就觉得恶心,还不如只拍风景了 所以来来去去只找到这么几张图,随便发发。 完整的捆上行李的全车图,居然只找到这么一张,还是从随手乱拍中裁出来的。喏,就是这样子的
-
VE 175 Costs
澳大利亚独立技术永久居留签证。从开始申请ACS的职业评估,到最终拿到VISA,共耗时735天,¥29558.10,不包括各种远远近近的交通费、材料打印扫描费用、托人帮忙的bg成本等。 各种材料的公证,¥770 雅思,¥1456。其实考了不止一次….不好意思把多出来的钱也算在这里了:( ACS评估,澳元AU350,邮费¥260 正式申请费,澳元AU2060 体检¥1283 以上是一切顺利下必须的费用,总计¥22459.00 从递交申请到开始处理,排队等待293天 由于某莫名其妙的肺部阴影,被耽搁总计266天,¥7189.60 找不是很靠谱的负责在过程中提供咨询的中介,¥2000 就这样了。开始和当年把户口扔在某地一样,有花大力气学会屠龙术,以及背上蜗牛壳的错觉。 ———————– 另:拟于7月25日那个周末在青岛举行告别会暨沙滩海鲜啤酒同好会,提供报告*1,其它路费及食宿自理,wel~
-
[2009 旅行] 3 – 坎普气质
[yy帖] 就像在胶片时代,一台相机拍过的胶卷总价值,超过相机本身价格,这台相机才算得上物有所值一样,一顶帐篷用过的次数,换算成当时当地最便宜的床位价钱,其总和超过帐篷本身价格(在宿舍楼下亮骚式地住一晚不算),这顶帐篷才算物有所值,从此散发出 outdoors 的强大气场,感知+1,魅力+1,坚韧豁免+2,视携带者信仰而定增加 Olidammara / Obad-Hai / Ehlonna 神术施法次数+1,携带施法失败率+0%。 [炫耀帖] 这样的相机我有6台,当然主要是因为它们大部分都很便宜;这样的帐篷我有过3顶,包括我的第一顶,早已被卖掉且卖掉时还有的赚的很土的Ozark,包括只在箭扣上用过几次,这次出去被彻底开了光的Luxe Rocket。 景洪,澜沧江畔。大块的卵石滩。风绳缠在地钉或树枝上,刨开石头埋在最下面再用石头压住,中间用杖子支起来,勉强可以抗风。帐内卵石凹凸不平,懒得清理了,把登山包清空了,垫在上半身防潮垫的下面。晚上风大,吹着很凉快,且睡前还能裸身溜到澜沧江里去泡澡,甚爽。但白天极热,9点后就不能在帐子里睡下去了,骑着车四处兜风。 泼水节的前两天,江滩上有大规模的“赶摆”(市集)。帐篷就放在市集的最外沿,和旁边推三轮卖瓜的混个脸熟,用小锁头把内帐拉链锁住,出去逛一天也不用很担心失窃。晚上坐在帐边看孔明灯。两天后人散去,风却渐渐大了起来。只好搬到河堤上去找地方。 这款帐篷由于没有帐杆,不能自主地立在平地上。在没有高处栓绳子又不能打地钉的地方,譬如街边的水泥地,就很难搭的稳。因此就很难肆意地找凉快的地方搭。转了一圈又回到离江不远的草坪上,晚上没有风,有蚊虫,树上的蚂蚁顺着绳子爬到帐子上。且有了摩托车就不必太在乎重量。于是当时很是后悔带了这款帐篷出来。不过后来摩托被扣,背着大包走路的几天,这款的表现还是不错的。 雪林乡,晚上下雨,懒的搭帐篷了就想在乡里的小学校借宿,被以“边境管理严格不让留宿外来人员”拒掉,最终傍到在村公所值班的大学生村官。小屋里蚊子的个头很恐怖,因此还是把内帐拿出来。把外帐的绳子栓在门框钉子上再勾住内帐,帐尾缠了登山杖卡在屋角的椅子上,帐内左右用三脚架和杂物撑开。睡的很舒服。 芒市。深夜没赶上去瑞丽的长途车。在华丽丽的大道边过夜,对面是华丽丽的检察院。最常见的路边搭法:外帐头尾拴在树上,四角找石头撑开(也可以直接在内帐用东西撑开),里面挂上内帐。后来在绵阳等地都是这样搭的,图略。 天气热的话,也可以把外帐翻开,露出半边纱帐,或者用上张图的纯内帐搭法。但增加的凉爽程度,或许还没有在帐内脱光了舒服。于是常常在通风与裸睡间抉择。。。 大盈江。这好像是唯一一次,平软地面上的标准搭法。登山杖撑起最高点,各个角用地钉固定。效果很好。但感觉无论如何都不可能像官方演示搭的那样板生,脊部挂内帐的地方总是会下坠一点,形成折线,于是怀疑官方的演示图有猫腻(至少两边各3个固定点,它只钉了2个,从而造就很美型的底部弧线)。 东竹林寺。在人家屋檐下搭到一半,被路过的喇嘛邀到家中去过夜。有被褥无床,地板很脏的时候,可以用外帐垫一下。 白马雪山下的看林小屋。这次睡袋带了两个,Camp的小蚂蚁和Ontrip的真丝内胆。隆重推荐后者(垫子上黑色的小块),绝对是大车店镇店之宝。旅店被褥不干净,可以用;借宿时觉得自己不干净,可以用。裸身钻进去,滑溜溜很舒服的说。 最后一次,在映秀。5.12胡core讲话后的晚上。街上各路来参观的土人太多,考虑了一会儿,还是不想和他们去住板房。当晚下雨,睡的很安逸。 貌似这款已经停产了。Luxe的新款X-Rocket,号称又轻到800多克,但看起来感觉不大好,下半身被省略得只有单层,透气、积露方面,应该都不会很好。
-
[2009 旅行] 2 – 花了很多钱
之所以居然写这种无聊财务报告的原因是: 1、我发现自己没钱了。然后意识到这次出去花钱超支到了恐怖的境地,要反省一下。 2、以前是没有记账的习惯的。因为这次是自驾游所以想统计一下在摩托上一共花了多少钱,也就在小本子上顺便把每一笔开销都记了下来,于是有了数据。日记反而没有写,于是有时要靠翻流水账(嗯,这个才叫做真正意义上的流水账)来回忆自己究竟哪天到了哪里。 本次出游历时35天,共花费:RMB 6450.20!!!(想跳楼。。。)其中: 装备:260.90 包括各类地图 49.8、眼药水和维生素 45.5、充电器 20、以及修相机 100 交通费:1616.00 飞机 766+16、火车 137、长途车 616、Taxi 62(6次)、市内公交 19 其中来回北京的费用 1070,只计算纯旅途(景洪到成都/洛阳)的话,共花费546元,其中在汶川一带坐车花费183元 摩托车:2467.00 买车 1200、在丽江的第一次罚款 700、修车 567 如果不是被警察扣车的话,车子至少600块卖掉还是没问题的,算下来被丽江交警玩掉1300元,日 汽油费:409.00 骑摩托经过的路,坐长途车的话,算了算至少900元,所以还是省很多的,当然摩托旅行的乐趣远不止于此 其实算上修车的567,和长途车费也差不多了。但修车费里至少一半是给旧车更新部件以及没经验被宰,属于一次性投资,所以还是省 住宿:385.00(19次) 除了在丽江和某人开房换了30元的高尚床位外,其它大部分是20元,偶尔有10和25 另外有4天睡在火车汽车上,1天被人送标间,1天网吧通宵,其它的都是睡帐篷 主要食物:723.00 比我预想的少很多。感觉自己吃的很奢靡了。常常是路边小店一盘家常荤菜+米饭+啤酒,16~20元,在版纳烧烤以及山里聚餐更是每顿20多。但是算下来每天也就20多。可能是因为蹭了不少饭,以及大多数时间每天上述的主食也就一顿,其它的都是路上啃干粮吧 瓶装水:27.20 比预想的少。通常是路边用Sigg灌泉水或者店里的开水,以及…… 零食:245.30 至少一半花在各种水的替代物:可乐、果啤、牛奶、果汁….以及嘴馋时的各种小吃:青梅、水果、酸奶、进山时的巧克力….所以部分应该算到主食里面。虽然有节省的余地,但这个价钱也不算过分。所有食物加起来1000块,也还好。 酒吧:124.8 通常都是10元以下的啤酒,坐在路边写东西看风景。也有时超市拎出来一个人喝,有些我算到上面零食项里了,算在这里的更偏重于心情 上网:58.00 含云南省上网专用身份卡一张,10元 明信片、邮票:89.00 主要是又买了一堆¥4.5的国际邮票,你们收到的要bg我诶 其它:45.00 泡温泉 15、租自行车 15、无聊到买票进海埂公园睡觉 8(路上唯一的门票…)、行李暂存 6、收费厕所 1 除去来回费用和被警察玩掉的,剩下的花费大约4000元。还是多,但勉强能接受了,毕竟剩下的钱里和交通有关的还有2122,这种频繁流窜的玩法,路费是绝对的大头。 除去所有交通相关,纯生活类费用,共花销1958.20元,平均每天56元,比我在北京略省的。 ———————————— ps,突然想起要是以前的话还有至少800块的胶卷及冲印费用,于是对数码又小有爱了一下,但是我要换相机的现在完全没钱了怎么办啊怎么办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