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人活着是为了幸福吗?

看人聊起幸福感,突然又想起,传说中法国高中生作文题里,相对比较「粗俗」的理科生题目里,就涉及这方面的话题:

人活着是为了幸福吗?(2014)

确实见过不少人的心理状况,是由于从小就抱着「我努力一定会幸福」的信念,长大后渐渐发现自己可能并不会幸福,以及面对「人活着并不一定是为了舒适快乐啊」之类的观点,有些接受不能,而造成情绪混乱。

我并不是说,一定要向人灌输「人活着并不是为了幸福」的观念。只是感叹,如果我们在高中那个年纪,就能够有意识地去思考这类问题,和同龄人一起讨论沟通,那么,某些现状,是不是也会因此而改变?

每当看到有人说「原生」差距时,我都想到这个。


法国历年高中会考作文题目,整理自网络

2022 年法国高中会考作文

普通高中科,三选一

  1. 艺术实践会改变世界吗?
    Les pratiques artistiques transforment-elles le monde?
  2. 是否该由国家决定什么是正确的?
    Revient-il à l’Etat de décider de ce qui est juste?
  3. 阐释古诺1851年所著的《论认识的基础和哲学批判的特点》节选
    Expliquer le texte suivant: un extrait de Cournot, Essai sur les fondements de nos connaissances et sur les caractères de la critique philosophique (1851).

职高技术科,三选一

  1. 自由是否就是不服从任何人?
    La liberté consiste-t-elle à n’obéir à personne?
  2. 不惜采取任何方式来捍卫自身权利是正确的吗?
    Est-il juste de défendre ses droits par tous les moyens?
  3. 解读狄德罗所著 《百科全书》的一段节选。
    Expliquer un extrait de texte de l’Encyclopédie de Diderot (1751-1772)

2021 年

普通高中科,四选一

  1. 讨论是否意味着放弃暴力?
    Discuter, est-ce renoncer à la violence?
  2. 无意识是否摆脱了所有形式的知识?
    L’inconscient échappe-t-il à toute forme de connaissance?
  3. 我们对未来有责任吗?
    Sommes-nous responsable de l’avenir?
  4. 解读杜克海姆《社会分工论》选段。
    Explication de texte autour d’un extrait de l’ouvrage De la Division du travail social, d’Emile Durkheim.

职高技术科,四选一

  1. 不遵守法律总是非正义的吗?
    Est-il toujours injuste de désobéir aux lois?
  2. 知,就是什么都不信吗?
    Savoir, est-ce ne rien croire?
  3. 技术是否让我们从自然中解脱出来?
    La technique nous libère-t-elle de la nature?
  4. 解释弗洛伊德《诗人与白日梦》(1907年)选段。
    Explication de texte: Freud, Le poète et l’activité de la fantaisie (1907).

2020 年,因疫情未举行考试

2019 年

文科考生试题,三选一

  1. 人能够超越时代的局限性吗?
  2. 解释艺术品有什么用?
  3. 解释黑格尔《法哲学原理.1820》的一段话。

理科考生试题,三选一

  1. 文化多样性是否阻碍了人类的团结?
  2. 承认义务是否是放弃了自由?
  3. 解释弗洛伊德《一个幻觉的未来.1927》中的一段话。

社会经济科考生试题,三选一

  1. 遵循道德是最好的政策吗?
  2. 不同的工作将人们分化了吗?
  3. 解释戈特弗里德·莱布尼茨《对笛卡尔原理核心部分的批判性思考.1692》书中的一段评论。

2018 年

文科考生试题,三选一

  1. 我们可否放弃真理?
  2. 文化能否让我们更具人性化?
  3. 对叔本华《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的相关段落进行论述

理科考生试题,三选一

  1. 欲望是我们缺点的一种表现吗?
  2. 是否必须要遭受不公,才能了解何谓公正?
  3. 就穆勒(John Stuart Mill)《逻辑系统》的某一节选进行论述

社会经济科考生试题,三选一

  1. 所有真理都具有决定性吗?
  2. 我们可否对艺术无动于衷?
  3. 就杜尔凯姆(Emile Durkheim)《宗教生活的基本形态》的相关段落进行论述

2017 年法国高中会考作文

文科考生试题,三选一

  1. 观察是否足矣了解?
  2. 我有权做的一切是否都是对的?
  3. 请就卢梭 《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的一段选写一篇论文

理科考生试题,三选一

  1. 捍卫权利,就是捍卫自身的利益?
  2. 我们能挣脱自己的文化吗?
  3. 请就福柯(Michel Foucault)《言论及写作集.1978》中节选写一篇论文。

社会经济科考生试题,三选一

  1. 理性能使一切变得理性吗?
  2. 一件艺术品是否必须要求美丽?
  3. 请就霍布斯《利维坦》中一段节选写一篇评论。

2016 年法国高中会考作文

文科考生试题,三选一

  1. 我们的道德伦理观是建立在经验之上的吗?
  2. 无尽的欲望是人的本性吗?
  3. 评述汉娜阿伦特(Hannah ARENDT)《真理和政治.1964》中的一段话。

理科考生试题,三选一

  1. 工作得越少,生活就越好?
  2. 一定要通过证明才能认知吗?
  3. 评述马基雅弗利《君主论.1532》中的一段话。

社会经济科考生试题,三选一

  1. 我们一直都知道自己渴望的是什么吗?
  2. 为什么我们学习历史是有好处的?
  3. 评述笛卡尔(René DESCARTES)《哲学原理.1644》中的一段话。

2015 年法国高中会考作文

文科考生试题,三选一

  1. 尊重所有生命是一种道德义务吗?
  2. 我是由我过去经历所塑造的吗?
  3. 对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中的一段文本作出解读:无论什么时代,或多或少总是存在着专断的信仰。信仰产生的方式不同,其形式和对象也会产生变化;但是完全没有信仰,就是说没有人们不经争论、放心接受的意见,那是不可能的……

理科考生试题,三选一

  1. 政治与真理无关?
  2. 艺术品总包含着一定的意义?
  3. 对西塞罗的《论神性》的一段作出解读:任何事件都有能说明其产生的原因或预示其发生的迹象,通过这些原因和迹象,我们就可以对一个事件作出预见。那些通过计算研究天体的人,总是在日食和月食发生很多年前就作出了预告……

社会经济科考生试题,三选一

  1. 个人意识只是对个人所属社会的反映?
  2. 艺术家在作品中要给出什么东西让人理解吗?
  3. 对斯宾诺莎《神学政治论》中的一段作出解读:在民主国家里,不用担心会有荒谬的命令,因为要在大会上使大多数人接受一个荒谬的意见,这几乎是不可能的……

2014 年法国高中会考作文

文科考生试题,三选一

  1. 艺术作品能培养我们的感知力和领悟力吗?
  2. 我们是否应该为获得幸福而穷尽一切手段?
  3. 阐释哲学家卡尔波普尔《客观知识:一个进化论的研究.1972》中的选段。

理科考生试题,三选一

  1. 人活着是为了幸福吗?
  2. 艺术家是否是他个人作品的主宰者?
  3. 阐释笛卡尔《指导心智的规则.1628》中的选段。

社会经济科考生试题,三选一

  1. 拥有选择权是否就意味着自由?
  2. 为什么人需要寻求认识自己?
  3. 阐释汉娜阿伦特《人的境况.1958》中的选段。

音乐舞蹈专科试题,三选一

  1. 文化的多样性是否会阻碍全人类的团结?
  2. 我们能否对真理漠不关心?
  3. 阐释康德《道德形而上学.1795》中的选段。

2013 年法国高中会考作文

文科考生试题,三选一

  1. 语言是否是工具?
  2. 科学是否只是在确认事实?
  3. 评述笛卡尔在1645年与伊丽莎白公主通信中的一段论述。

理科考生试题,三选一

  1. 工作是否能够使人自我发现?
  2. 人们能否凭道德行事非而不受政治倾向影响?
  3. 评述亨利柏格森在《思维与虚无》中的一段论述。

社会经济科考生试题,三选一

  1. 我们欠国家什么?
  2. 我们是否在弄不懂的时候才需要去解读?
  3. 评述安瑟伦在《论上帝的预知、预见、恩典同自由意志的和谐》一段论述。

2012 年法国高中会考作文

文科考生试题,三选一

  1. 人在劳动时有何收获?
  2. 所有信仰都与理性相悖吗?
  3. 阐述斯宾诺莎《神学政治论》中的一段。

理科考生试题,三选一

  1. 没有国家我们会更自由吗?
  2. 我们有权探求真理吗?
  3. 阐述卢梭《爱弥尔》中的一段。

社会经济科考生试题,三选一

  1. 劳动,它仅仅是有用的吗?
  2. 有天生的欲望吗?
  3. 阐述柏克莱《论消极服从》中的一段。

2011 年法国高中会考作文

文科考生试题,三选一

  1. 人们是否可能证明一个科学假设?
  2. 人类是否必然对自身估计过高?
  3. 解读尼采《快乐的知识》的节录。

理科考生试题,三选一

  1. 文化是否使人类偏离自然?
  2. 违背事实是否仍可能坚持真理?
  3. 解读帕斯卡《思想录》的节录。

社会经济科考生试题,三选一

  1. 平等是否危及自由?
  2. 比起科学,艺术是否不那么必要?
  3. 解读古罗马哲学家塞内卡《论恩惠》的节录。

音乐舞蹈专科试题,三选一

  1. 自制力是否取决于自知之明?
  2. 感受到不公正是否加深对公正的理解?
  3. 解读尼采作品的节录。

2010 年法国高中会考作文

文科考生试题,三选一

  1. 对于真理(相)的追求是否可能没有利害关系?
  2. 为了给自己一个未来,是否应该忘记过去?
  3. 解释托马斯·阿奎那《神学大全》的节录。

理科考生试题,三选一

  1. 艺术是否可能不要规则?
  2. 快乐取决于我们吗?
  3. 解释霍布斯《利维坦》节录。

社会经济科考生试题,三选一

  1. 某些科学真理是不是有可能是危险的?
  2. 历史学家的作用是否是评判?
  3. 解释杜尔凯姆(Emile Durkheim)《道德教育》节录。

2009 年法国高中会考作文

文科考生试题,三选一

  1. 语言是否会背离思维(或语言是否可以忠实地反映思维)?
  2. 历史的客观性是否以历史学家的公正性为前提?
  3. 评点叔本华在《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一书中的一段有关匮乏和欲望满足的论述:欲望,也就是匮乏,是所有快感的前提条件,所以,所谓心满意足不过是某种痛苦的释放。

理科考生试题,三选一

  1. 期盼得到不可能的事情是否荒谬?
  2. 世上是否存在任何科学都无法解释的问题?
  3. 评点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中有关鼓励民众参与民主的一段文字:因此,给民众以机会管理琐事的机会,比让他们参与管理国家大事更能激发民众对公共事务的关心。

社会经济科考生试题,三选一

  1. 从交换中我们能得到什么?
  2. 技术进步是否改变人类?
  3. 评点约翰·洛克在《人类理智论》中有关人的道德不是与生俱来的一段文字:我承认,在违法分子的社区内部,他们自己会遵守正义和平等的规则;但是循规蹈矩并不是他们的天性,只是因为他们的社区内需要实行必要的规矩。

2008 年法国高中会考作文

文科考生试题,三选一

  1. 感知能力是否可以来自教育?
  2. 对于活体的科学认知是否可能?
  3. 评述萨特《伦理学笔记》中的一段文字。

理科考生试题,三选一

  1. 艺术是否改变我们的现实意识?
  2. 演示是否是确认现实的唯一手段?
  3. 评论叔本华《意志与表象的世界》中的一段文字。

社会经济科考生试题,三选一

  1. 人们是否可以不受磨难而满足欲望?
  2. 认识他人是否比认识自己更容易?
  3. 评述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中一段文字。

2007 年法国高中会考作文

文科考生试题,三选一

  1. 若有所悟是否就是对于思想桎梏的解脱?
  2. 艺术品是否与其他物品一样属于现实?
  3. 解释亚里斯多德在《尼格马科论伦理》中有关“责任”的论述。

理科考生试题,三选一

  1. 欲望是否可以在现实中得到满足?
  2. 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比较有什么意义?
  3. 解释休谟在《道德原则研究》中有关“正义”的论述。

社会经济科考生试题,三选一

  1. 人们是否可以摆脱成见?
  2. 我们可以从劳动中获取什么?
  3. 解释尼采在《人性,太人性》中有关“德行”的论述。

2006 年法国高中会考作文

文科考生试题,三选一

  1. 我是谁?这个问题能否以一个确切的答案来回答?
  2. 能否说:所有的权力都伴随以暴力?
  3. 试分析休谟《论结伴欲望和孤独》一文的哲学价值:结伴是人类最强烈的愿望,而孤独可能是使人痛苦的惩罚。

理科考生试题,三选一

  1. 能否将自由视为一种拒绝的权力?
  2. 我们对现实的认识是否受科学知识的局限?
  3. 试分析卢梭《论人类的幸福、不幸和社交性》一文的哲学含义:我们对同类的感情,更多产生于他们的不幸而不是他们的快乐。为共同利益联系在一起的基础是利益,因共处逆境团结在一起的基础是感情。

社会经济科考生试题,三选一

  1. 什么是公众所能承受的真理?
  2. 给予的目的在于获得,这是否是一切交流的原则?
  3. 试分析尼采《论罪行与犯罪》一文的哲学意义:舆论在了解了犯罪动机和作案具体情况后,即能遗忘错误。这种现象是否有悖伦理原则?

北领地的禁酒区

在澳大利亚,是可以轻微酒后开车的。除非是学车前几年的过渡期驾照,多数正式驾照的持有者,遇到警察查酒驾时,允许血液中有轻微的酒精含量:BAC(blood alcohol concentration)< 0.05,每 100ml 血液中不超过 0.05g 酒精。这个浓度到底代表着能喝多少酒,因人而异,对多数人来说,一罐啤酒或者一个 shot 的威士忌,问题不大。

但这不意味着,司机可以一遍开车一遍喝酒,——这在澳大利亚所有的州,都是违法的。

那么,坐在车里的其它乘客,在车辆行驶过程中,能不能喝酒呢?不同的州,规定是不一样的。在 NSW、VIC、SA,其它乘客可以在车里喝酒,在 ACT、QLD、WA、TAS 则不可以。有时这个规定会执行的更严格一些,哪怕车熄火停在路边,司机在旁边喝的大醉,车钥匙在自己口袋里,这时,警察可能会判定你仍然有控制车辆的能力,从而导致酒驾的可能,于是也是违法的。


在北领地(Northern Territory),很多土著聚集区,是严格的禁酒区,一切酒类禁止在禁酒区范围内饮用、买卖、甚至携带。如果开车经过这些区域,车里甚至不能有已经开过瓶的酒,全新没开过的才可以。

我以前就听说过这个规定,一直以为,是在尊重当地土著的文化禁忌,就像穆斯林禁酒区那样。然而最近才发现,并不是如此——

前些年在土著区的一些罪案,让政客们觉得土著应该被管管了……然后把土著区的政策,渐渐从自治转向干预。通过调整对土著居民福利补贴的发放方式,迫使当地人搬迁、限制补贴能够购买物资的种类、布署更多警力、禁酒、禁黄片……

北领地的土著区(蓝色部分)的边界,就像非洲那些国境线一样,横平竖直,充满了殖民主义色彩。公路在荒漠上蜿蜒经过,路上完全是荒无人烟的景象,但每一次越过土著和非土著区的虚拟边界时,都会看到路边立着巨大的警示牌。有时候公路连续经过几片区域的边角,这种牌子就会出现的特别频繁。荒野中突然看到提示,您已进入禁酒区,继续开两公里,您已出禁酒区,一公里后又进入禁酒区……很荒谬的感觉。

可以看到警示牌上,2007 年开始的禁酒法令,以及更早的,1995 年的禁黄片法令。

想象一下,生活在当地的人,时刻看到自己周围这些限制时的感受。而且似乎犯罪率也没有因为这些措施而下降。甚至,随着警力上升,很多如果发生在白人身上,可能会轻轻放过的罪行,在土著身上就会更严格地执行。譬如逾期未缴开车违章罚金(面对同样的高额罚金,土著确实更无力支付)。澳大利亚的土著生存,一直是个很大的话题。一些基于族群层面上的公平、公正的理念,甚至是和现代社会观念有冲突的。譬如澳大利亚土著的入狱率,是高于美国的黑人的,尤其在西澳和北领地。虽然按照「现代人」的说法,收入和教育程度不高的群体,入狱率高是正常的;但是,像这种在一个国家内,某个族群的入狱率与大众相差很多的情况,都可以算是「过度囚禁」(hyper-incarceration)。

作为女性主义者的男性

经常看到人说,很多男性成为(或者表现的像一个)女性主义者,是为了能够亲近某些女性,或者其它更奇怪的目的……而这样的男性,如果不能在生活中每时每刻都会出现的性别权利冲突中,时刻反省、抵制自身作为既得利益者所带来的诱惑,则终归会「穿帮」。也有更极端的说法:男性不可能成为女权主义者。(——是的,说这种话的人,似乎更喜欢用「女权」而不是「女性主义」)


我觉得男性成为(真正的,而不是为了各种目的而装成)女性主义者的问题在于:

如果一个女性,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而成为女性主义者,这当然没有问题。而对于男性来说,这不可能。他只有怀着对「他者」的关心,高尚到了一定程度,「先天下之忧而忧」那个级别,才会因为关心女性而赞同女性主义。这样的人,无论在男性还是女性中,当然都会有,也当然值得赞美,但比例就少多了。

这里,我们姑且划分出两种女性主义者:出于「自己利益」的,和出于「关心他人」的。——我们当然可以清高地说,后者比前者更加「高级情操」;但是并没有把二者分裂的意思。成为女性主义者,并不需要这么高级。女性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而成为女权,这没有任何问题。

而且前者是可以成为后者的。很多女性,最初因为自身的遭遇,而被唤醒了性别意识,在不断的分析和共情中,越来越关心他者。见过的很多人,都是这样变得越来越赞。而男性没有了这个基础,就只能一跃直接跳到「高级」阶段。这样的人应该也会有,但数量上就完全没有可比性了。

也有可能,一名男性(或者女性),首先作为其它层面上的弱者:阶层、种族、政治……权力意识被唤醒 → 关心他者 → 支持女性主义。这也是有可能的;——但绝对不代表这个过程必然发生,厌女的反共人士多到漫山遍野。并且,这种关心他者的情操,关心的不会仅仅是女性。各种层面上的弱者,都会是关心的对象,甚至这些层面之间会发生冲突。这样的「女性主义者」不可能同时是小粉红。但这种接近于「平权」的调子,似乎也并不是如今很多人想看到的。

锁嘟机制

  1. 就像 twitter 的文章被称为「tweet」,mastodon 的文章被称为「嘟文 toot」。
  2. 虽然这篇在说 fediverse / mastodon,但目前的 twitter、sina……各种社交网络混乱的隐私设置,其实是一样的。

作为自建实例用户,每次我好奇点开一个,我还没有 follow 的用户时:

  • 在我的界面里,看不到他的历史嘟文;
  • 偶尔能看到几条,以前被我 fo 的人转发过的他的嘟文,才会被存储在我的服务器上;
  • 他可能锁嘟;
  • 他的个人页面(以及整个他的实例)可能只显示 10 条;
  • 他的个人页面(以及整个他的实例)可能根本不许访问;
  • 少数情况下,我已经被对方 block 了,但只有当我想 fo 他时,我才会从灰色的 follow 按钮上注意到这一点……

我不知道,有什么便利的流程,来判断对方属于上述哪一种/几种情况;也不知道,面对每一种情况,我

  1. 是否被允许
  2. 如何去

了解一个人。我也不知道,采取了上述每一种措施的人,是否清楚,他在

  1. 和他相同的实例
  2. 和他不同的大实例
  3. 彼此 follow,有着模糊边界的共同好友圈
  4. 其它小实例

的人的眼里,有着怎样的可访问性。他希望打造一个什么样的社交网络架构,以及他的这些选择,最终是否能够如他所愿。

这不是在指责具体的人。我知道,有很多人,对这套复杂的体系,比我更熟悉,更习惯去应对。也知道,如果我往这个方向努力,也会应对的更自如一些(但不知道会进步到什么程度)。但现实中的结局是,fediverse,就像没什么人来看的 blog 一样,渐渐被我当作一个,纯表述的平台。别人如何看到我,如何来交互,对我而言,变成了一个不清楚机制、雾里看花的过程。对这方面的期待,也就渐渐减弱了。

于是,虽然我也会去 follow 别人,去 re 去聊天去点赞。但这些行为对我都是不成体系的。很多人我不知道要不要去 follow,聊天时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要用一个点赞,或者什么都不用,就可以突兀地结束话题。更不用说,在预设别人掌握了这套体系,以及预设别人预设我掌握了这套体系,的基础上,通过彼此的操作方式而不是内容,来判定对方的态度。——扯远了,这些已经和 fediverse 机制关系不大了,我在实体社交中也不会去折腾这些(而且我对实体社交的潜规则也是雾里看花,不去弄明白)。这篇只是例行吐槽网站隐私机制而已。

Nomadland – 3

记一下帐。(单位:澳大利亚元)

买车:$3500

1999 年产的 Toyota Hiace(国内叫海狮?)。后来修车花了 1500,但这种年纪的车,平均每年都要花 1000+,替换各种老化的零件。以及在澳洲平均每年 $1500 的注册费和强制保险,这些就不算在固定成本里了。

装修总花费:$900,其中:

工具:$246

以后也可以长期使用的装备。由于我什么都没有,就都重新购入了。包括 Ozito(市面上最便宜的牌子)用电池的电钻、螺丝刀、竖锯(jigsaw),各种配套的钻头和螺丝口,尺,手动线锯。

刷漆:$218

金属漆:119,把整个车厢内部的锈渍打磨掉,重新刷了一遍油漆。

木漆:99,其实这一笔完全可以省掉的。纯粹是我刷漆刷上了瘾,就把壁板和做床架的木料都一起刷了,其实用原色也是可以的。本来床板才是必须要刷的,但我最终买了覆膜的胶合板(formply),覆膜上面粘不住漆。于是木漆还剩了大半桶……

主体材料:$154

床板:112,覆膜的胶合板 1800*1200,2张。裁掉的部分用来做床板下面的垫板,最终几乎没有浪费。

床架:23,然而我从隔壁工地的废料箱里,拆了至少50块钱的上好的木料。

壁板:19。

地毯:$97

包括地面和床板上的,其实不是必须。

耗材:$140

螺丝:93,包括各种螺栓、螺母、垫圈、木螺钉……这种小耗材,才是和中国价格相差最悬殊的部分。虽然买的大包装,用完还剩下不少,但也没法再省了。

角铁,各种连接件:27。

其它:$20

砂纸、木胶、清洁剂……

浪费:$45

各种思虑不周,买了没用,又没法退货的。

如果现在让我用已经买了的工具,立刻原样再弄一套的话,大概只需要花 $400 吧。


UPDATE:后续的一些大件装备,也列在这里

床垫,我之前就已经有了。其实是满高级的,很薄的硬海绵床垫。国外全是软床垫,舒适的硬床垫很难找的。

窗户:$160,很小的舷窗,自己把车厢侧面的铁皮锯个孔,窗子装上去。内层有纱窗,车门都关闭的时候,透气会好很多。

车内挂钩:$50~,为了好玩,很多地方都用了攀岩时装在岩壁上的那种挂片,很贵的。

窗帘,这边扯块布也不便宜……

固定在床板一边的小柜子:$20

电力

  • 蓄电池:$160,98Ah AGM Deep Cycle
  • 电池盒:$60,电池放在里面,还有相应的点烟器、USB、Anderson 接口。
  • 太阳能充电板:$120,包括 120W 可折叠的太阳能充电板、稳压器、电缆。
  • 逆变器:¥300,淘宝要便宜很多。300W 纯正弦波。笔记本和一些小电器够用了。其实功率更高的 3000W 的也有,但噪音、散热、空耗电,都是问题,所以日常还是用小的。

车载冰箱:¥500,淘宝比澳洲便宜很多。日常并不会经常买需要冷藏的食物,所以启动的时间其实不多,但到了需要的时候,还是很管用的。

取暖炉、气罐、厨具……待续。等用过了这个冬天再评价。

Nomadland – 2

海德格尔把 栖居(dwelling) 和 构筑(building) 分开。从现象学的角度,那些把自己栖居的方式,最终构筑出来的过程中,自己如何显现自身的方式,也随之被自己所看见。而最终通过构筑而显现的种种结构,也加强了自己在构筑过程中所形成的,思考的方式。

Heidegger, M., 2006. Building dwelling thinking. Spaces of visual culture. London, Routledge, pp.66-76.

闭上眼,在脑子里想一会儿,想象 house 这个概念的形象。——你想出来的是什么样子的?

老太太想象出的 house,还是带烟囱的;年轻人应该很少有这样的意象了。有的人想象的不是 house 的外观,尤其是那些习惯了住宅楼的人,想象的可能是内部的房间,一间间如何分隔;想象的可能是起居、厨卫的不同功用;想象的可能是内部和周边是否能带来安全感;如何安排自己的隐私;想象的可能是和里面居住的人的亲密关系……而我在想象出一辆 van 之后,开始对照其他人的这些想象,思考和他们这些意象相伴随的,那些他们看重的本质都是什么。其中哪些是我所忽略的、哪些是我正无奈承受的,哪些是我再度审视后,仍然觉得是不必要的。

澳洲政府安排原住民,从草棚迁入房屋的过程中,会采用「阶段性住房 staged house」的方式:首先在栖息地建起一间间,带有大遮阳棚的独立铁皮屋,以对应(现代人认识中的)他们原先草棚的「遮阳」和「容纳」的功能。然后慢慢搬进,有分割「房间」的 house。然后再搬进有厨房厕所等独立「功能」的 house。这个过程中有很多问题,包括铁皮屋的冬冷夏热、设施不完善,也包括原先的居住文化,譬如栖息地不同位置对应的意义、是否要以家庭为单位居住……在搬迁的过程中,这些文化因为无法移植而丧失。

从文化相对主义的角度,对比土著和现代文明的居住习惯,可以做出很多分析。譬如 intimacy 和 privacy 的不同侧重,对前者而言,house 更多只是大家白天一起玩晚上跟谁睡层面上的意义……总之聊的很开心。然而散会后,老师出门看到我的 van,第一反应还是 ohh pity……

三分钟

我觉得,可能需要准备一份,在聊天时,让对方能够更加了解我的谈话方略了。很多次闲聊,话题都围绕在,以前做过的一些有趣的事情上,——那些事确实很有趣,让人忍不住想了解更多细节。但这个样子聊下去,最终往往让对方,对我这个人本身,匆匆打上一个模式化的 tag,譬如

:所以你一直没有稳定的生活?

呃,关于这个问题,我随手就可以写几千字。关于为什么要选择这样的生活,以及我并没有坚持选择这样的生活,只是在保留选择能力的同时,还没有去选择任何一种生活,所以其实是为什么别人在并没有选择的时候,就默认做了某种选择……这样的思路,我不觉得自己能在这个问题被提出后的短暂闲聊时光里,讲述清楚;也不觉得对方听了我的讲述,而总结出的答案,就是我认为的答案。

类似的问题还有很多:如何对社会问题保持敏感和激情同时让对方明白我并不极端、女性主义、消费主义与自由意志……这并不是类似「三分钟讲明白你的研究论文」的活动。——讲论文的时候,你对听众的理性、听取过程中的思维方式,是有预判的。而闲聊时并没有。——可能确实有,只是我还不知道,总之要研究一下,如何迅速把自己展示的更深入的技巧。

换个角度想:那些也想过这些问题的人,在茫茫人群中也会感到茫然,也会在闲聊中隐约留出接口,希望有人能够一起深入聊下去。所以我没讲清楚的时候,可能只是对方根本不想弄清楚?——这么想就是怠惰 借口了。所以还是要努力把聊天接口弄得漂亮些、更有效率些,尽量不要错过。

[php] 将多个 RSS 地址合并成一个

弄了个 php 程序,可以把自己的(or 别人的)多个 blog 的 RSS 订阅地址,合并成一个,供人订阅。例如,现在本站的几个 blog 的统一订阅地址为:

https://feed.fivest.one/

程序基于 DigitalFreelancing 的代码,略作修改,调用了 SimplePie 处理 RSS 的项目库,为每个原始的 RSS 地址生成缓存,避免了频繁读取。我修改后的版本,可以从【这里】下载。

使用说明

  • 配置支持 PHP 的网络服务器,过程略;
  • 下载源文件后,解压到新的 RSS 地址相应的文件夹里;
  • 编辑 index.php,修改如下部分:
$feedlink = "https://feed.fivest.one/"; // 这个新的 RSS 的网址
$feedtitle = "fivestone"; // RSS 名称
$feedhome = "https://fivest.one"; // 你的网站地址(在 RSS 阅读器里点击 Title 可以进入)
$feeddesc = "fivestone's posts aggregation"; // RSS 描述

$feeds = array( // 需要合并的 RSS 网址列表,以引号和逗号分隔
    'https://a.fivest.one/feed',
    'https://b.fivest.one/feed'
);

$time_zone = 'Asia/Taipei'; // RSS 使用的时区
$item_number_limit = 20; // 新的 RSS 显示的文章数上限
$creativeCommons_license = 'https://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sa/4.0'; // 你选择的知识产权协议(可以自行修改或为空)
  • 根据你的网络服务器的权限配置方式,可能需要把 cache 文件夹设为群组或全部可写
chmod g+w cache 或者 chmod a+w cache
  • 也可以把 index.php 改名,或者复制到其它位置,分别配置,生成多个这样的聚合 RSS。注意要调整文件中的相对路径:
include_once('./simplepie/autoloader.php');

箭术或禅心 – 2

箭术或禅心 – 12、3……


弓道这种务虚的玩法,姑且不论;大多数的射箭活动,还是以追求准确性为目标的。于是,弓,从古代到现代,一方面,使用现代材料,提高装备的强度、力度、一致性;另一方面,从设计层面上,针对上一篇所说的,影响精确性的各种因素,对弓做了很多改进。虽然每一个改进,用户都有选择用或不用的自由,但现实中,通常可以把玩家归为四类,不同类别之间,在弓的改进程度上,基本是递进关系。

  • 传统弓(traditional bow):无任何附件;无法中心出箭
  • 光弓(barebow):中心出箭;没有瞄准器,没有大多数辅助配件
  • 奥运射准(olympic target bow) :多种辅助配件
  • 复合弓(compound bow):可以省力的机械装置

比复合弓更机械化的,就是弩(crossbow)和枪了……上面这些弓,在多数国家(包括中国),都可以不需证件自由购买;然而,在绝大多数国家,甚至持枪合法的国家,弩都是非法的。

注:很多赛事,把比赛用弓乃至赛事本身,叫做「反曲弓」比赛(recurve bow);但这只是为了和 「复合弓」(compound bow) 区分。反曲只是一种让弓片更有弹力的工艺。弓片是否反曲,和精确性并没有关系。虽然现代赛场上几乎所有都是反曲弓,但兼容的非反曲的弓片(longbow)也是有卖的。用非反曲的弓去参加奥运会,只要你水平够好,完全没问题。


从传统弓(traditional bow)到现代弓

虽然很多商家对「传统弓」的定义并不相同:是否木制、是否一体化、是否安装箭台……但真正最本质的,在提高精确性方面的改进,是能不能让箭,从弓的中间,正对目标射出去?传统弓的弓身,就是一根棍子,箭被棍子挡住,并不能够完全沿着弓和弦构成的平面射出。而现代弓,在弓的中心做出一个缺口(center-shot shelf),让箭可以更直接地射向目标。

在弓身上挖个槽,还足够结实。这对材料要求很高的。低档的现代弓用木头或铸铁,不能承受超过 40 磅的拉力——比赛可以,古代打仗是不够的。高档弓都是数控切割合金,或者碳纤维。——不管怎样,这个弓身挖槽的设计,直到 1940-50s 才出现,是弓箭彻底退出人类实战舞台之后,才有的事情。

现代弓在挖出来的弓窗上,又设计了各种:

  • 箭台(arrow rest)
  • 箭侧垫(pressure button)

让箭更稳定、更精确地,指向中心目标,同时减少在射出时,箭身和箭羽蹭到弓身,造成的干扰。改进到了这一步,就可以叫做光弓(barebow)了。

从光弓(barebow)到奥运会用的弓

我们在奥运赛场上,常见的弓,在光弓(barebow)的基础上,主要多了这些附件:

  • 瞄准器(sight),为目标设置一个两点一线的参照物
  • 稳定杆(stabilizer),延长力臂,从而减缓手臂的抖动
  • 信号片(clicker),提示箭已被拉到某个位置,从而保证每次拉力相同

奥运会用的这种,加了一堆配件的弓,到底怎么称呼?其实并没有一个准确的名字,大家叫的很混乱。有的叫竞技弓(competitive)或者射准弓(target),但其实光弓(barebow)也是为了竞技和射准。有的就叫做奥运弓,但其实残奥会那边,是有复合弓比赛项目的。更多时候叫做奥运反曲(Olympic recurve),同时把光弓也叫做 barebow recurve,然而之前说了,不用反曲弓参赛其实也可以……

复合弓(compound bow)

前面说的,无论传统弓(traditional)、反曲弓(recurve)、还是非反曲弓(longbow),拉弓的幅度越大,用的力量也越大。而复合弓 (compound bow) ,通过偏心滑轮的杠杆作用,把弓拉满后,只需要很少的力量,就能维持拉弓的状态。——这个特性和射箭的精确度,其实关系不大,只是因为用力少了,手抖也小了。然而,因为复合弓不再是纯「人力」,而是借助了机械结构来蓄力,于是索性在机械方面做到极致。大多数复合弓,和奥运反曲弓一样,安装了所有有助于提高精确性的配件;而且在很多方面,比反曲弓更加机械化,尽可能减少人体造成的影响。

  • 拉弓幅度:不再使用响片(clicker)提示,而是干脆预设某个距离,拉到后就不能再继续拉动,于是每次放箭的力量精确一致。
  • 瞄准:在弦上增加了窥孔(peep),从两点一线瞄准,变成三点一线。甚至使用有放大倍率的瞄准镜(scope)。
  • 撒放:手指不再碰弓弦,而是用撒放器(release)勾住弓弦,扣动扳机放箭。
  • 出现了跌落式箭台(drop-away arrow rest)的设计,放箭一瞬间箭完全悬空,和弓身零接触。

需要注意的是:

首先,这四种不同类别的弓之间,在射击的精确性方面,完全没有比较的余地。水平差不多的人,用不同类别的弓,面对同一块靶子,肯定是后者完爆前者。四种弓各有各的比赛,比赛时靶子的距离、大小,都不相同。

然后,这四种弓的分类,很大程度上,是由各自赛事的规则决定的。——理论上,对个人而言,每一种提升精确性的设计,你都可以选择用或不用,用到什么程度。你完全可以在不用瞄准器的同时,给光弓甚至传统弓,加上减少晃动的稳定杆,再使用复合弓的撒放器勾住弓弦。但现实中,你找不到能让你这样子去参加的比赛,也找不到和你类似的玩家互相交流。

在奥运会反曲弓比赛上,必须用手指勾弦,不能用复合弓的撒放器;也不能在弓弦上添加窥孔,从而三点一线地瞄准。光弓的比赛里,不能有瞄准器、稳定杆、信号片、以及任何帮助瞄准的标记;可以装减震球和调整平衡的配重,但不能太长,从而起到类似稳定杆的作用,于是要求比赛用的弓身能够穿过直径 12.2cm 的圆环……


那么,作为一名射箭爱好者,如何做出选择,自己要玩哪一种弓呢?

五石之瓠

对了,庄子说过:五石这么大的葫芦,别看不结实,你可以抱着他划水呀~~


惠子謂莊子曰:「魏王貽我大瓠之種,我樹之成而實五石,以盛水漿,其堅不能自舉也。剖之以為瓢,則瓠落無所容。非不呺然大也,吾為其無用而掊之。」

莊子曰:「夫子固拙於用大矣。宋人有善為不龜手之藥者,世世以洴澼絖為事。客聞之,請買其方百金。聚族而謀曰:『我世世為洴澼絖,不過數金;今一朝而鬻技百金,請與之。』客得之,以說吳王。越有難,吳王使之將。冬,與越人水戰,大敗越人,裂地而封之。能不龜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於洴澼絖,則所用之異也。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慮以為大樽而浮乎江湖,而憂其瓠落無所容?則夫子猶有蓬之心也夫!」

— 《莊子 · 內篇 · 逍遙遊》

【譯】惠子告訴莊子說:「魏王送我一顆大葫蘆的種子,我種下去長成果實有五石這麼大。用來盛水,它的堅固程度卻不能舉起來;剖開來做瓢,那麼瓢大無處可容。不是不大,是我認為它沒有用處就打碎它。」

莊子說:「你實在不善使用大的用處啊。宋國有個人善於製造不龜裂手的藥,世世代代都以漂洗絲絮為業。有一個客人聽說,願意用百金買他的藥方。這個人聚集全族商量說:『我們家世世代代漂洗絲絮,所得不過幾金;現在一旦賣出藥方可得百金,就賣給他吧。』這個客人得到藥方後,便去遊說吳王。越國犯難,吳王派他為將領。冬天,和越國人水戰,大敗越人,吳王割地封賞他。能不龜裂手的藥方,是同一個;有人因此得到封賞,有人還是漂洗絲絮,這就是使用的方法不同。現在你有五石容量的葫蘆,為什麼不繫著當腰舟而浮游於江湖,反而憂慮它太大無處可容?可見你的心還是茅塞不通啊!」